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4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9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45篇 |
人才学 | 32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504篇 |
理论方法论 | 124篇 |
综合类 | 1431篇 |
社会学 | 177篇 |
统计学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唐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的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各种文学体裁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诗歌最盛,犹以盛唐为最,可谓“盛唐气象”。但随着唐王朝土地兼并的加剧,社会矛盾又趋于激化,加之玄宗日渐昏庸,沉湎声色,任人失当,终于在八年“安史之乱”中一蹶不振,落得个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政局急转直下,面对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残酷现实,诗人的浪漫豪情再也找不着了,他们带着理想前途的无法实现、人生失意的痛苦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不得不对现实社会作一个深沉的反思。 相似文献
42.
43.
广西高校构建涉海学科专业群是对广西海洋产业群的提出所作出的必然反应,是对广西海洋产业群形成发展的主动适应,是海洋经济人才供需的统一.广西海洋产业群发展与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契合发展,可以实现双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推进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互动.要实现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与海洋产业群发展的契合,应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全面对接;抓住重点,积极构建;服务产业,合作共建;加大投入,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44.
张九龄的山水诗风格有一个明显的流变过程,他早期的山水诗风格繁复,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十分相似,并表现出融合陶、谢的倾向,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贬谪洪州期间他的山水诗风开始发生变化,融合陶渊明重性情和谢灵运重声色的特点,形成了清淡自然的审美风格,完成了兴象玲珑的意境营造,风格渐趋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45.
外向张扬和内敛舒放是谢朓关照自然山水的两种心理图式,分别形成了其山水诗的旷逸之美和萧散意趣。这两种美学风貌共同构成了谢朓山水诗清新自然的诗美特征。 相似文献
46.
47.
48.
文章以维吾尔文学为个案,对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群”范畴进行探讨。认为民族团结是“群”范畴的“主题外延”,爱国主义是“群”范畴的“精神内核”,二者成为文学在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化维系力。这种文化维系力对整合各民族形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论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析了人生存的空间向度“天人”、“天地”、“物我”、“人我”、“群己”、“身心”、“性情”等关系 ,探讨了人生存的时间向度“悠久”的问题以及人生存之时空向度的交叉 ,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的深度智慧体现于终极性的天与人的贯通 ,人与自然生态及万物的共生 ,人与社群之和谐及其与个体性之彰显 ,人之性情的陶冶升华与生活品位、境界之提升 ,人的世代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悠久无疆等方面。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对克服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可提供启发 ,应对此作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50.
"<诗)可以群"诗学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巫舞遗风.上古巫舞是族群意识、情感的集体表达与寄托.西周礼乐将传统的礼俗、精神、信仰等凝结为文化价值,构建了文化秩序,并以之化成天下,维系政治秩序.春秋赋<诗>言志是"礼"的交往,展现了揖让文明的新交."<诗>可以群"是孔子对礼乐文化传统的理论总结和创新,是孔子诗教的重要目的与文化理想.孔子以"仁"作为群体关系的价值原则,对<诗>作了"思无邪"的情感概括,在审美交往中提升道德,实现群体的融合,重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