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这金秋送爽的美好季节,我们聚集在长春,就“中华古籍的世界传播”这一重要课题展开深入讨论,其意义是深远的。众所周知,早在唐代,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走了大量汉文典籍,这在《旧唐书·东夷·日本传》中多有记载。从《日本国见在书目》(《古逸丛书》本)等日本古代目录学专书中也可以得到印证。近代日本学者森立之《经籍访古志》收录日本60多家藏书,其中善本654种。岛田翰的《古文旧籍考》考察了日本所藏中、日、韩刊刻的汉籍版本源流,分别考证了旧抄本、宋椠本、旧刊本、元明清及韩刊本,厘为四卷。  相似文献   
42.
自刘向《七略》刘歆《别录》算起,记载中国古籍的目录之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世纪初,满清国力衰微,国祚日薄,受西学东渐与进化论的影响,文化界兴起了整理国故的思潮,并且首先表现为语言文化领域的奋勇开拓。作为中国一切学问之津梁的目录学,由于和学术史的密切关系,它的历史本身也自然免不了受到一大批时贤仔细与绵延的审视,由此涌现了很多有关目录学的研究著作。其中贡献最大者有梁启超、余嘉锡、章太炎、姚名达等。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虽成书较晚,却是近代以来第一部以"目录学史"为名的学术著作,问世六十年来,始终没有一部能够超过它。笔者敬佩姚先生之史识史才史德,略依解题之名,撰写此文,光倡先贤,引征同仁,亦使读者寻文求书,读史识人。  相似文献   
43.
一门学科的群书目录,有指导治学门径的功用。目录之书,不止著录一门学科范围的书名、篇卷和作者,而且要撮其指意,辨章学术,因而向来为学者所看重。清人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卷一)凡一门学科的成立,都不能没有目录学的根基。小说目录学作为小说学的一部分,是在20世纪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相对小说历史的存在,已经落后了上千年。以通俗小说而论,倘若从敦煌石室所藏话本算起,到清末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究竟产生了多少作品,由于没有连续和完备的著录,总数已难以精确  相似文献   
44.
小学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一词的涵义随着古今变迁而多有不同 ,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学制的角度来理解 ,指童蒙少年阶段的教学 ;从教育的内容来理解 ,指童蒙教育的具体内容 ;从学术分类的角度来理解 ,主要指的是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这层涵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5.
清代谢启昆的《小学考》具有目录学和语言文字学两方面的学术价值,惜一直流传不广。谭耀炬先 生的《小学考声韵》为我们提供了该书中声韵部分的精审读本。  相似文献   
46.
谈英美文学名著汉译中的多书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书名着手,论述英美文学名著重译多书名与译者、出版社等关系,并指出译者、出版编辑及有关部门如何避免译本多书名现象,还论及译本多书名对图书馆各部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在译本多书名情况下做好采购、分编、流通、检索工作。  相似文献   
47.
从阅读史视域切入,有助于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主体建构理路进行多维关照。中国古典目录学往往通过文献价值区分来建构文献秩序,以满足历代不同文治需求。这种对阅读“文本”的物质形态、内涵与文治意义的主动式建构,涵盖了阅读活动的所有隐含作者。同时,以政治权力为凭籍,中国古典目录学往往从宏观层面事先限定阅读“文本”的主体意义与阅读活动的主要过程,最终确立其建构书籍“文本”意义的学理依据与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48.
从目录学名著看宋代目录学的成就--宋代目录学研究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尊为"至善"的官修提要目录<崇文总目>、现存最早的私家提要目录<郡斋读书志>、第一部著录版本的目录<遂初堂书目>、"考证之所必资"的私家目录<直斋书录解题>为考察对象,总结其图书分类、著录内容、著录方式的特点,突显其目录学贡献,推演其作为目录学名著成为后世"撰述之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梁启超的《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为研究对象 ,深入地讨论了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指出该文既是对佛经目录的总结 ,又为近代目录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是一篇十分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