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近代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严重动摇着儒家文化的桎梏,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目录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中国目录学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72.
朝鲜时代的书目约有80种之多。由于书目的内容是有关一时、一地或一类书籍的记载,因此从王室书目可以看到时代文化的影响,而从地方书目中的册板目录、私人目录和书院书目可以了解书目中所反映的区域文化。朝鲜时代岭南文化的兴盛就可以从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73.
目录学作为一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问,向被称为读书治学的门径之学。清代戏曲研究之能在2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与一大批为发掘、整理"新材料"的学者们的辛勤劳作密切相关。尽管20世纪并未见一部独立的清代戏曲目录学的专著,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学界为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构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4.
作为国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历来史志书目的著录取舍不同,在目录学上造成不少难题。而无论占体还是近体小说,其中都有大小不等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我们不能不予以重视。本文提出:首先,我们需要对古代小说分别轻重优劣,逐步加以评价;其次,要结合中国小说的实际进行小说史的研究;再次,要在目录学上对小说分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5.
高似孙,南宋人,一生著述甚丰,于经、史、子、集均有涉及,其学尤重文献编目、辑录、考辨诸方面且多有首创。高氏虽有等身之作,历来却少有人关注,诸多文献学专著虽偶有涉及,但缺乏全面论述。试从目录学、辨伪学、辑佚学及方志学等角度略述高似孙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76.
77.
魏晋时期史学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统治者的重视,私人修史风气的盛行,史著体例的丰富等是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不仅促使了目录学著作相继问世,目录学的著录和分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汉代刘歆编定《七略》的"六分法",到魏晋时由于史学的发展,逐渐向晋荀勖所编《新簿》的"四分法"演变,并最终定型为目录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8.
论郑樵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樵是我国杰出的古典目录学家,他的目录学思想蕴含着整体论、类例论、记录论、揭示论和目录学的学科地位论五个层面。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和历史上伟大学者的思想一样,既有成就的一面,又有局限性。郑樵目录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批判意识、书目实践和思想建构,正是这些来源构成了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特点。郑樵不仅代表了中国目录学,也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学术,并观照着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中国古代目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创新求变精神 ,本文从书目类型、文献分类、著录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指出其创新求变都是为着适应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和文献典籍自身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0.
纪事本末是我国古代三大史书编纂体裁之一。从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为视角来探讨,纪事本末从一部书名到成为一种史书编纂体裁,有一个被逐步认定的过程。《通鉴纪事本末》问世,纪事本末体裁在事实上开始出现,但并没有被史家内化为一种概念,并不是纪事本末体裁确立的标志。《四库全书总目》在史部中首设“纪事本末”这一门目,标志着纪事本未体裁正式确立,完成了从事实上的出现到概念上的认定这一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