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8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管理学   2108篇
劳动科学   159篇
民族学   175篇
人才学   394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4334篇
理论方法论   766篇
综合类   9692篇
社会学   1016篇
统计学   55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958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1046篇
  2011年   1296篇
  2010年   1179篇
  2009年   1311篇
  2008年   1594篇
  2007年   1206篇
  2006年   1144篇
  2005年   1140篇
  2004年   997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807篇
  2001年   718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必须面 对现实,有效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求是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 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这个原则的展开包括直面现实剖析问题、构建科学理论基础、确 立崇高的参照系、情感渗透与渲染。  相似文献   
992.
英语phaticcommunion有"应酬语"、"寒暄语"、"客套话"等译名,即所言所语并非为了提供某种重要信息,而意在建立或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酬语"的文化共性是指任何民族文化缺之不可;"应酬语"的文化差异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情感.我们认为汉语"应酬语"的口译原则,在现阶段仍应以照顾"老外"的情感为好,即要跨越其字面"语言意义"而译出其"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科技道德的功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现代科技与道德的关系,论述了科技道德与一般伦理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科技道德的功利原则.  相似文献   
994.
浅议离婚时夫妻共有产权房的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作为夫妻共有财产的公房转变为产权房后 ,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出现的种种问题 ,指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提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应当切实体现民法的公平原则和法律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5.
网络经济在美国崛起为第一大产业,代表新一代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它具有高科技性、渗透性、直接性、虚拟性、全球性的特点。网络企业的筹资,网络股在股市的走势,网络经济的运行都具有自身的特征。网络经济在中国已有较好基础,也面临着制约瓶颈,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预计2l世纪全世界网络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民族主义的未来”是一个大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不过,对于世界上许多事物来说,要紧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把它说清楚,而是要尝试着去说。说了,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引来更多的思考与讨论。而思考与讨论的深入,就可能渐渐暴露出事物的庐山真面目。   对“民族主义的未来”的探究,正是这样。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世界范围内诸多国家间或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的悬而未决,以及一些地区民族冲突的扩大化趋势,都使人们对当下的这个世界产生了不少疑问。然而,问题还没有全面透彻研究下去,就有人已经在那里得出结论了:民族…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分两部分论述外商直接投资宏观调控目标的选择 :一是在分析双缺口模型的意义及缺陷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制定宏观调控目标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二是给出几个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998.
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与礼是孔子学说的两个基本范畴,仁礼关系是孔子学说的基本关系.在传统礼乐文化中发现仁,复引仁入礼,以礼释仁,赋予礼乐文化以真实意义与内在价值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创建了以仁为本源,以礼为表征,仁礼合一的思想系统.在这一思想系统中,礼是孔子对传统的继承,仁是孔子的创辟;仁是内在原则,礼是外在规范;仁是绝对的,礼是相对的;仁是常道,礼是变道.从纵向上讲,孔子的仁礼合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合一;从横向上说,仁礼合一是内在原则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合一.宋明儒者视礼为理,乾嘉学者以礼代理,都使礼由相对变为绝对,从而使礼由陶冶人性情的缘饰品变而为束缚人性正常发展的桎梏.据仁以成礼,非设礼以限仁,是孔子开出的儒学发展的正途.  相似文献   
999.
1000.
阐释、分析了格赖斯“会话含意”学说及其理论基础,并从发话人、受话人双方的角度分析在一般会话或外事谈判等言语交流行为中如何使用含意理论的各条准则推导并巧妙控制和运用“会话含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