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4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管理学   1812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301篇
人才学   278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5381篇
理论方法论   915篇
综合类   12066篇
社会学   1303篇
统计学   722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441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352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411篇
  2011年   1529篇
  2010年   1554篇
  2009年   1588篇
  2008年   2007篇
  2007年   1490篇
  2006年   1236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887篇
  2003年   791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92.
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出发,可分离出货币供给量中的扩张和收缩趋势,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具体探悉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比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房地产价格作用更为明显,但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现状,提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具体列举了几种方法:个别化教学、合作化学习和全班性学习,并就每种方法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够解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94.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5.
科斯的方法特别强调相互性,从而导致我们从总体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关键词,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于策略行为,所以现实中的科斯命题放在法律博弈论框架下会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纳什均衡的自我强制性为法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由此我们初步提出了法律实效主义大纲.  相似文献   
96.
台湾图像诗产生于台湾现实生活 ,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探索浪潮中的产物 ,虽然只是一现的昙花 ,但它较之“千年一贯制”的古典诗歌 ,在话语空间与符号编码上作出了越轨式的突围 ,在我国台湾新诗发展历程中的功绩和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97.
图像对文字空间的挤占已经是事实.尤其是虚拟图像的发展,不仅是一项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多媒体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多维性;潜在性;多变性;仿真性.  相似文献   
98.
教育管理思维决定着课程改革的组织形式、实验的有序开展和课程的内涵性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教育管理思维的创新关系到三个方面:一是在理论探索的层面上,审视新时期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接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时代观念;二是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三是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9.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等都离不开色彩的影响,色彩最易影响人们的知觉、心理与情感。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可分为直接性心理感应和间接性心理感应。由于个人经历、性格、修养、喜好、习惯甚至性别的差异,人们对色彩的反应有所不同。色彩艺术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0.
反语的复现性--论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反语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