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47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类别学习有多种方式,其中反馈学习与观察学习是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为探讨反馈学习与观察学习的分类策略特点和学习效果,文章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学习—测试实验范式探讨了两种学习方式对家族相似性类别结构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学习信息量下,无论是低水平加工的分类测试、记忆测试还是高水平的推理测试上,观察学习条件下测试正确率显著低于反馈学习条件下。实验表明对于家族相似性类别结构,反馈学习优于观察学习。提供反馈有利于类别学习,使被试对类别刺激进行更深的加工,而不只是简单的识记任务。  相似文献   
352.
相似性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政治漫画中有相当一部分其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是通过将两组意象有序或无序地加以组合,进而创造感知上的相似性使隐喻得以成功地构建。同时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解读策略跟语言隐喻一致,同样需要对语篇中的概念信息和意象进行调整,进而得到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353.
用平移相因子描述Cantor型分形光栅衍射场,分析了这一类型衍射场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354.
隐喻可以创造相似性。认知主体理解隐喻之后,源域和目的域之间就产生了新的相似点。由于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于隐喻会有多种理解,因此,源域和目的域之间产生了不同的相似性。这并不意味着隐喻的理解是任意的,因为语境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目的域的内在结构不可违背。人类将世界概念化的过程必须尊重客观现实情况,否则将会遭受失败。  相似文献   
355.
英汉谚语的语言修辞特色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言简意赅,语言通俗,表达形象,音韵和谐,能把包罗万象的内容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56.
本文通过分析《达洛卫夫人》在一个个存在的瞬间对两个主人公意识流的隧洞挖掘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相似性,找出两条在表面互不交叉的情节线索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该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357.
委婉语的隐喻运作机制是隐语及隐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委婉语的隐语运作机制主要有语义冲突,即违反语义选择限制或常理的现象;陌生化即采用一些比本体更不熟悉的事物;语义相似性是指喻体和本体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双重影像则是指通过隐喻中的异常搭配来引起人们通常的联想关系和相对应的意象。对委婉语运作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委婉语及隐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8.
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语义学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乃家族中之典型成员,边缘为非典型成员。将模糊集合论引入语义范畴的原型研究,为描述语义的原型结构提供了形式化模型,但Lakoff认为该方法无法阐释范畴的原型效应,他提出用"理想化认知模式"阐释原型范畴模式。作为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语义学尚存在问题,如,在分析不模糊的语义范畴时显得无能为力;忽视语义范畴的理性内容;无法解决将语义范畴的原型分析与语用文化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359.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认知思维方式,所以,对隐喻和明喻的区别必须从人类认知思维产生发展的历史角度予以说明。由此发现,隐喻和明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维度——事物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以及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感性直觉的求同认识和综合同异的理性认识。隐喻和明喻从形式到内容、从语义特征到功能效用等方面的一系列不同特征,只有在这一本源性质区别的意义上才能得到终极的说明。  相似文献   
360.
郑连根 《领导文萃》2011,(7):117-121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中国而言.每个封建王朝几乎都要经历从开国到治理,再到衰败.然后被推翻的过程。这种相似,体现的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规律”吧。在此之外.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之间也充满了有趣的相似性,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皇帝翻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