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483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1046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撷要学精地转达了清代著名“说文家”王筠对于《说文解字》“六书”理论.特别是其书记解义例,以及全书编排体例等诸岁“说文学”重要方面的研究;称扬了他睿识独到的、以缜密细致和通俗生动为特色的研究风格与方法;评议了他对于前人学说的补缺正讹之功;特别指出了他首开运用古文字来研究篆、隶以后的今文字之风,在我国文字学史上对于文字学研究新时代的开启山林的巨大功劳。文章亦述亦议,经纬成文,取成折衷,观点明确,对人们认识王筠及其“说文学”研究,乃至读懂读通《说文解字》,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13.
中原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文学与中原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现代性阐释,比如,通过对义文化的诠释,对坚韧、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对纯朴、仁爱精神的展现,对忧患意识的体现,河南当代文学在挖掘中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引领人们朝着真善美前进的正能量、构建中原新形象、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李冬梅 《学术交流》2012,(1):145-148
现代汉语副词"刚"由形容词"刚"虚化而来,形容词"刚"自隋代通过语法位置的改变变为副词,并由方式副词"硬"演变为语气副词"偏偏;"元代出现"勉强"义,此义常与数量结构连用,又逐渐发展为量小义,而后由事物量小隐喻为时间量小,最终发展为近过去时的"刚刚"义。"量小"义、"勉强"义和"近过去时"义三者间的联系由不同语言词汇所证实。限定副词,应区分"排他"义和"量小"义,语言事实支持这种区分,区分后才能更清晰地解释相关义项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洋 《唐都学刊》2024,(1):97-103
荀子的“礼”疏远了早期儒学的先验的道德性,凸显了客观现实社会的群体性特征。“群”,乃是荀子“礼”的根本属性。“礼”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治群”的基本功能。《荀子·修身》中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提纲挈领地概括了“礼”治群的三重规范。礼于人,荀子延续了“礼”对于人的德性约束,以礼法联结,强化了“礼”的规范力度;礼于事,荀子将礼义联结,“化性”之礼义落于群体生活中而“起伪”,规矩与德性相结合,强化了“礼”的行为规范意义;礼于国,“礼”为治国之本,荀子在治国中强调“分”,以“礼之分”建立一套群体社会的政治统治秩序,治国安民。三重规范联结交续,荀子的“礼”充斥了群体性规范与内容,亦由此建构了一个惟齐非齐、化性起伪、德行允协充义的规范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在古籍校勘、新义抉发、义类归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其对 近代汉语词汇系统面貌的揭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义"是李贽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梳理李贽书信、史传、笔记、杂著中对"义"的阐述可发现:李贽"义"观念的根本属性是"义固生于心",基本要求是"真"与"自然",是人本心的"有激而为".因此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的"忠义"需从"心"上解,"忠义"与"侠义"作为李贽"义"观念的具体表现被赋予新的内涵.李贽"义"的观念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与学术背景的产物,融通了儒墨两家的思想并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19.
“反向格义”与“中西会通”是构建中国学术话语存在的两种认知取向和方法选择。近现代中西学术交流在反向格义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国学术的形塑,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学术对西方话语的依附,给中国学术带来相当的片面性偏差。对中国学术而言,不能为了避免西方话语的反向格义而在学术上走向自我封闭,会通中西方已有学术资源进行思想创新是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应有的实践智慧和理性诉求。中国学术的发展道路不是简单地“去西方话语”,而是要以中国立场寻求与西方学术的深度对话,唯此才能避免在格义天平首鼠两端,在中西会通基础上建立中国学术话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忠孝不能双全。胡俊义作为天津社保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员工,在责任和担当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用爱诠释了责任坚守、忠孝也能两全的理想信念。工作上,他是单位、同事眼中的好员工。生活上,他是邻里乡亲、交口称赞的好儿男,在家庭,他是亲属、朋友中的孝子。他就是社保津南分中心征缴科干部胡俊义。2011年,胡俊义考入天津市社保系统,被分配到了社保宁河分中心养老保险支付科工作。由于家住津南区,两地之间距离较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