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8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1037篇
劳动科学   74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310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2310篇
理论方法论   488篇
综合类   4653篇
社会学   1046篇
统计学   18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643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根据"十六大"精神、面对新时期的教育任务,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历史重任.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实施主体教育正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2.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使整个社会从经济领域到人的思想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中国社会开始了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社会转型。在这场中国社会最深刻的转型中构建现代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代人格的应然模式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有”新人的人格目标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格模式成为社会主义新型人格的塑造范式。在此之后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对这种人格模式进行阐释 ,使这种人格模式更为丰满。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相似文献   
973.
英语词汇中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同义词。本文探讨同义词的历史来源,将同义词分为绝对同义词和 相对同义词两类进行举例论证,并进一步分析相对同义词在实际运用中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74.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07,28(5):83-85
人本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975.
黄轶 《中州学刊》2007,2(6):211-215
"京派"将塑造民族精神和国民人格的使命寄托于文学,这是重个人、重个性、重精神的"五四"启蒙运动一种逻辑结果,标志着京派与"五四"传统的对接。所以,京派可称为"五四之跋"。而与"五四"同历史对话的方式和维度不同,京派在多重文化冲突中张扬文化综合和重构的热望,重新审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加强对民族性格和心理探求的深度。京派以对文学历史功利性的批判、对自由主义精神和生命活力的颂赞构筑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大厦和民族生存图式,提示了"现代"范畴具有的多维特性,同时也喻示了它在农耕文明下的乡土中国奢侈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976.
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特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健 《学术论坛》2004,3(5):11-14
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性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特性具体表现为价值原则的民本性;价值结构的合理性;价值目标的现实性;价值步骤的稳健性;价值标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77.
生态价值观:从传统走向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价值观强调人性过分的张扬,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造成了当前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危机,而生态危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暴露了价值观念的缺失。生态价值观是在彻底扬弃传统功利价值观及其思想基础、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强调人类的利益在自然系统中与所有生物的利益通过相互依存关系协调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生态价值观的构建主要从生态人文主义的理念确立、现实而合理的生存方式以及消费模式的选择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978.
范大平 《船山学刊》2004,(3):178-181
我国农村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的文化影响,使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日趋复杂,呈现出种种矛盾、困惑、迷茫、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农民是中国农村文化的主体,客观地探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979.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了人的生存状况,使人不断地向真正的生存状态前进。然而,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突出,社会体制层面、文化层面和个体发展的冲突与张力导致人类陷入生存困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才能使人走出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80.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中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几种主要的价值观中,竞争与互利相统一的“双赢性”价值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竞争与互利相统一的“双赢性”价值观应该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主流价值观的建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