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6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482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82篇
人才学   72篇
人口学   226篇
丛书文集   1089篇
理论方法论   274篇
综合类   2279篇
社会学   381篇
统计学   3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当公共政策只针对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候,靠近政策分界线但又没有享受到政策利益的群体就会成为政策边缘人,政策边缘人属于利益外群体,但其结构性位置却又让其最接近分享政策利益,属于潜在受益者。在社会分化和竞争的背景下,政策边缘人与其他条件差不多的群体对比会产生相对剥夺感。政策边缘人会认为享有政策利益本应是他们的权利,于是他们基于维权的想法会通过各种方式谋取政策利益,在此过程中就会影响到基层公共政策的执行。因此,建议通过提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等方式减少政策边缘人对政策执行和基层治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干部积极干,农户站边看”的贫困群体脱贫逆化现象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不足的发生逻辑首先在于小农理性下受利益驱使的农户形成争当贫困户的“自愿型贫困”,造成贫困农户“不愿”脱贫;其次,贫困农户在贫困识别、资源匹配和脱贫行动选择方面因决策受限形成“边缘化治贫”,造成农户的“不能”脱贫;最后,贫困农户受贫困文化影响导致“精神贫困”,造成贫困农户的“内卷化脱贫”。因此,需要从增加贫困农户脱贫意愿和强化贫困农户内生脱贫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贫困农户的有效脱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6.
湖北恩施龙凤镇,正在进行一场扶贫变革。这场变革,与李克强5年内两次到访恩施有关。2012年12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十八大后的首次基层调研地点,选择在了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在第二站恩施,李克强再次见到了曾经探访过的贫困老友--龙凤镇龙马村纸厂沟组龚延祥一家。  相似文献   
107.
前山连后山,远山连近山,看不到边的还是山——这就是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大山深处的保华镇,是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最僻远的乡镇,也是脱贫攻坚最难的“硬骨头”之一。大山无言,脱贫有声。保华镇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8.47%降为2019年年底的1.33%,并成功通过脱贫攻坚考核验收。记者近日走村串户,从一个个消失的“贫困印记”中,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千年之变。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119-128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安置区搬迁户和本地户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从家庭、社区两个层面探究多维贫困的原因。依据实地调研数据,使用AF方法,研究发现:1.两类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特征的多维贫困,本地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于搬迁户;2.收入、非农经营、信贷便利、培训、土地面积对两类群体的多维贫困有正向影响。此外,家庭规模、抚养比和交通状况显著影响本地户的多维贫困,户主年龄、外出务工、农林生产、社会关系、村务参与显著影响搬迁户的多维贫困;3.收入主要通过教育、技能、就业、健康、住房影响多维贫困,非农经营有助于降低陷入教育、技能、就业、健康、饮水、住房贫困的概率;信贷便利与陷入教育、健康、饮水、资产贫困的概率成反比;培训有助于降低陷入技能、饮水、能源贫困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