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程丹  唐丹 《兰州学刊》2006,(4):41-43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新文化运动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战之一,对胡适与李大钊在此次论战中的研究也都侧重于谈他们的分歧。现在看来是有失偏颇的。其实他们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胡适与李大钊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相通之处,并力求对之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2.
世界是万物一体的存在,其真象由万物一体关系所形成的显现与隐蔽、有限与无限构成的无穷景域所呈现。因此,世界的本质不能被科学求证的方式所证实,也不能被黑格尔式的概念所定义,人类不能只是立足于事物本身,进而将事物还原为事物而与世界割裂,而只能从人与世界一体相通的关系中予以呈现。艺术审美超越经验形态和认识形态,具有无限自由和不断升华的特殊的精神形态,是人类精神的"灵明"与世界的无限性融汇相通的产物,是人展示世界、体悟世界真象的重要方式。艺术审美用"物"的方式敞亮着世界和启示着人对世界真象的体悟。  相似文献   
33.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西方人把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无限扩大,乃至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张隆溪在研究中对这种文化对立的差异性研究进行了质疑和批判。他的跨文化研究具有鲜明的平等意识,在语言的阐释中积极寻找中西文学中相通的主题。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应对西方话语而产生的某些结论上,而是要在中西文化的细微阐发中做到同中见异和异中见同。  相似文献   
34.
35.
毛泽东一生推崇鲁迅,这并非是为了利用鲁迅,而是基于他们思想的相通。在文艺问题上他们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视文艺为推动革命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都强调要把革命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化为作家情感的内在需要;他们还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出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6.
通过比较毛泽东与瞿秋白的思想历程、理论建树、文化性格等,揭示了两人在理想目标的追求中既有惊人的一致,又有迥然相异的气质特征。  相似文献   
37.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内含天人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当今之世。天人关系观点虽多,但天人相通即对立统一思想确是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共识,从荀子的天人相分到当今的天人相通是天人关系问题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圆圈,在环境问题倍受关注的今天,理顺这一思想圆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39.
老挝是中国西南边境的重要邻国,中老边境地区边民基于相连的地理位置、相近的文化习俗、相通的民族语言,自古以来就有通婚、互市的习俗.在对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润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老跨境傣族之间以族缘、亲缘、地缘、业缘为纽带,日常交往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为云南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民心相通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0.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五通之一,旨在通过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深化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文明对话,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间的民心相通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具有强大的现实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双方的民心相通带来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间民心相通的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间的民心相通,深化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交流与互鉴,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文明交往工程,需要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确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交往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