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26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231篇
社会学   81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41.
都市圈框架下的四川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是优化四川经济空间结构的必然选择。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有利于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问的空间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的优势,有利于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协作,使区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挥,更能推动四川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84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新兴增长极,但其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依靠土地出让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于政府土地出让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实证研究表明:成渝地区政府竞争与土地资源错配呈现显著的“U”形变化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在替换变量和剔除核心城市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由于政府竞争博弈行为的反复特征,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存在动态循环的正向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843.
“春风”岁岁如约至,百企万岗应诺来。随着节后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和企业相继开工,各地人力资源市场迎来“招工潮”。人勤春来早。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二天(1月29日),四川省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成渝双城经济圈劳务协作·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安市举行,正式拉开了全省“春风行动”的序幕。自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招聘活动,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搭建起了求职招聘平台.  相似文献   
844.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845.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全国首个跨两省市的试验区,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两年来,经过探索和实践,在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分工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异地通办的政务服务机制,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然而,当前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进程中依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收益共享分配长效机制有待优化,经济指标统计分算体系还不完善,经济事务衍生法律问题亟待解决等。因此,为进一步优化川渝高竹新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整体成势,本文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文献研究,对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重点总结和分析利益共享机制改革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46.
何一民  范瑛 《天府新论》2009,(5):116-121
省会,为一省行政长官驻地,自元朝建立行省制以来迄今,一般惯例为一个行省一个省会.而清康熙初年至清末,江苏省则出现一省两治:江宁和苏州.江宁为江苏省会一般并无异义,但苏州是否为江苏省会则有不同看法.经过对此考证和分析,我们确认苏州在清代为江苏省会之一.苏州之所以在康熙以后能成为江苏省会之一,主要原因在与清代苏州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地理不断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7.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48.
杨杰  罗骏 《决策咨询通讯》2022,(1):37-42,45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而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受到高校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宏观环境以及高校自身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PEST分析法、SCP分析模型、VRIO框架等方法,对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进行了战略分析,并从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组织特征四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助推成渝地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