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普遍存在于中西文化中的"中道"思想,由于其诞生的背景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佛教般若中观的中道超越模式在"缘起性空"的基础上提出"真谛"与"俗谛"的"不一不二"关系,从早期佛教追求离欲、脱苦的"出离",而迈向追求万法实相的"真实"存在之维.这既奠定了佛教发展的现实主义品格,也启发了"在世俗化的文化中,继续发现超越性的存在".本文将通过对佛教般若中观的超越模式的分析和诠释来探讨这种超越之路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42.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二篇。继篡改并谬解《逍遥游》褒大知、贬小知之后,郭象又系统篡改并谬解理论色彩最强的《齐物论》褒大知大言、贬小知小言,谬解庄子否定“天籁”即“道”的存在,导致以研究《齐物论》为重心的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以致厚诬“绝对主义者”庄子为“相对主义者”。在复原《齐物论》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挟隐发微,使被旧庄学遮蔽千年的庄学核心奥义,首次大白天下。  相似文献   
43.
快活每一天     
袁睿 《当代老年》2010,(6):40-40
年轻时被一个空泛的理想驱使,每天都忙忙碌碌好像充实,其实连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忙啥。就如同一个不善种地的农夫,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别的同辈人并无什么大区别,到头来收获却没有人家丰厚。人到中年始深谙人生忧乐冷暖。这时好像懂得了再大的理想,若想实现也得每天都要奋斗,无奈客观条件己不允许,就这样在混沌中过了许多年。到真正开始悟出人生真谛,转眼间又临近生命的黄昏,这时的时光就要用天计算了。  相似文献   
44.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在消除内心的哲学困惑所带给他的不安,竭力在学术上挖掘哲学问题的根源,在人生经历中通过友谊、爱和信仰,过宗教般虔诚和诚实的生活,使心灵获得安宁和确定性。他在呼唤新文化,也尽力去过一种新生活。  相似文献   
45.
李文焘 《理论界》2007,(12):162-163
汉字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以形表意,同时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日前,频现于中国各地的“和谐”一词,便是汉字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和谐”一词进行剖析,揭示了“和谐”所蕴藏的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46.
自1993年复旦大学在新加坡荣获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桂冠以来,辩论赛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各种形式的辩论赛在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内迅速展开。但纵观这些辩论赛,我们发现存在种种弊端,形式上、内容上都偏离了辩论的真谛。本文试对大学生辩论赛偏离辩论真谛的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造成这种偏离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成功的真谛     
《快乐青春》2010,(9):25-25
有人问智者:”怎样才能成功?” 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捏它。”  相似文献   
48.
契合自然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唯变所适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充满激情是书法创作的自我状态,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主题,返璞归真是书法创作的人格真谛.只有从创作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原则,才能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9.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二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秋水>,演绎晦涩艰深的<齐物论>而又流畅浅白,遂被旧庄学视为整部<庄子>首屈一指的篇什,然而魏牟却因误解<齐物论>而初步遮蔽庄学真谛.郭象又篡改曲解<秋水>,支持其对<齐物论>的篡改曲解.支持其否定"道"之存在的"独化"谬说.篡改版<秋水>及其郭象谬注,是旧庄学理解<齐物论>及至整部<庄子>的义理源头,也是彻底遮蔽庄学真谛的根源.  相似文献   
50.
有关法律方法的研究,普遍存在对逻辑真谛的诸多误解或曲解,逻辑形式并非就仅有一个三段论,也并非仅是人类已知的几个推理式,法律方法理应关注更多的已知、尤其未知的逻辑形式。并非复杂的案件不需要逻辑,并非涉及法律内容的思维就叫法律思维,法律内容的特征不能混同于法律思维的特征。当把法律思维跟非形式逻辑扯到一起时,须知"非形式"不是不讲形式,更不是不讲逻辑。法律方法至少应是对法律思维进行逻辑抽象的结果,逻辑抽象未必一抽到顶,是可以分层次进行的,用"分层抽象法"去审视法律思维,将可大大扩展法律方法的研究视野,使成就清晰、独立的法律方法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