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7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563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81.
在中文当中,"是"有多种涵义,其中包括表示"存在",但是作为系词的"是",乃是这个词最基本的意思,是比其他涵义更为基础的涵义.在哲学讨论中,"是"与"存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可以表明西方哲学中"being"和"existence"的区别;而用"存在"则无法表明西方哲学中being的涵义,用"存在"与"实存"或"生存"也无法表明"being"和"existence"的区别.Being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反映了西方哲学乃是一种知识论意义上的学科,它体现了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根本方式的思考和探讨,与"爱智慧"乃是一致的.应该把being理解为"是",面不是"存在";应该联系""(truth)来理解它;应该结合西方哲学著作中的例子(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和所谈论的"ways of being"(是之方式)来理解它;应该把这种理解贯彻始终.而不应该满足于中文字面上的习惯理解,不应该通过中文翻译而从字面上阻断这样理解的途径,从而割断西方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一脉相承的联系.  相似文献   
282.
283.
赵卫国 《浙江学刊》2008,3(2):50-54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主体哲学背景下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特征,表明主体伦理学中的伦理主体,由于其非本时间性结构的规定,只能局限于理论建构之中而无法正获得自己的存在,不能正面对他人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只有在对存在之领会的生存实践中,才能找到作为本己的、正能够承担其行为的伦理责任人.  相似文献   
284.
我真佩服他     
我这人,有点自傲,很少佩服别人。可是,当我见到了这位老艄公,在亲眼目睹了他驾着小船在风浪中与大海搏斗的情景后,不由得从心底升起了敬佩之情。是他,使我看到了大海的凶猛;也是他,令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坚强。  相似文献   
285.
肖宁  傅长吉 《理论界》2013,(9):197-199
哲学文化内化大学生的行为举止,对于其养成、善、美的性情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求"、"向善"、"致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赋予"、善、美"这三个概念以新的含义,使其内涵更切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其行为举止、内在品格的发展和提高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6.
他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找寻一块玉牌,尤其玉牌上还刻着"侬情ME意"的字样,究竟这玉牌对他有怎样的意义或者说,这玉牌会不会是一个女人送给他的呢  相似文献   
287.
高勇 《山西老年》2013,(5):46-46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实际上是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群处守住嘴。沉默是金,这句极其朴素的语言蕴含着极其耐人寻味的道理。沉默并不代表思维停止。深邃的思想往往来源于貌似沉默的思索过程。暂时沉默的人,在沉默中积极思考,在听取中有效取舍,往往能抓住要害,点石成金,足见知灼见,令人感佩折服。沉默并  相似文献   
288.
西装     
高一 《领导文萃》2010,(8):146-147
我这人不大讲究穿着,平时很少穿西装出门。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妻忽然心血来潮,从衣橱里翻出我结婚那天穿的西装,说:“今天就穿这套西装上班吧。”我想:“穿就穿,反正穿啥都一样。”临出门时一照镜子,人还精神了许多,索性又将皮鞋脱下擦得锃亮,这才气宇轩昂地去上班。  相似文献   
289.
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不同意将希腊文的系词eimi和aletheia都译为“是”与“” ,认为这不仅混淆了语言和逻辑上的being和truth与哲学范畴的Being与Truth ,而且忽视了希腊文eimi本身的多词义功能。文章主张回溯到巴门尼德的“hodos”(求之路 ,学问之途 )上 ,首先弄清前巴门尼德时期语言层面上的eimi,einai,toon ,ousa,然后研究从语言框架中的being到哲学范畴的Being的过渡 ,为此还要同时研究体现希腊哲学演化的相关范畴 ,如arche(本原 )、logos、physis、nous(心灵 )、noema(思想 )、arete(德性 )等 ,最后还要历史地考察阿拉伯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从语言学层面考察 ,汉语中的“是”无法显示eimi本身拥有的“有”、“在”、“存在”、“能”等词义 ,也无法在汉语语法中表现它的不定式、动名词及各种时态、语态的特征 :从哲学层面考察 ,译为“是者”虽然照顾到了同希腊系词的关系 ,但无法表示巴门尼德以来Being的本体化趋势。同样 ,也不可用语言和逻辑上的“”取代哲学上的“理”。哲学上的aletheia ,truth以“”为前提 ,同时要求内涵深层的哲理。  相似文献   
290.
境界三章     
“境界说”美学总是与王国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说一部作品有“境界”或者无“境界” ,这究竟意指什么呢 ,其内容又含盖着那些相互关联着的方面呢 ?笔者读《人间词话》 ,以为关乎这些问题的解答只应从作者所论作品境界之生成上去寻找。行者连骨带筋检点王氏“词话”章句 ,梳理所得 ,在此表为三个较大的方面或线索 :审美之“”是境界生成的力点和轴心 ;“自然”“不隔”偏重艺术创作 ,言作品审美境界之如何呈现 ;而“工”与“不工” ,则是消费者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体认 ,经过这番体认 ,最终完成对作品境界之有无、深浅与高低的审美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