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周治 《人才瞭望》2014,(6):63-64
企业管理的核心为用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今天企业竞争激烈的商海中,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多,谁就能主导潮流。谈到企业用人之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极会用人的人,三国鼎立唯曹操所在的魏国强大是有原因的。假如今天曹操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那么他的择人、用人就值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用人之道,他十分清楚"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相似文献   
42.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一首首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陈慧敏 《人才开发》2007,(11):51-52
一、知人之难人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不容易。汉光武帝刘秀是很善于听其言知其人的皇帝,但却被庞萌迷惑;曹操是明察将士的高手,还是给张邈骗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事物之表面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所以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愚蠢得可爱的人看上去像个正人君子其实不是君子;鲁莽的人好像很勇敢其实不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44.
<正>选人与用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我们把不同的人与不同事适当地结合起来,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潜能,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选人与用人的得失,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到一个组织、  相似文献   
45.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期间,从安人宁国、锐意改革、知人善用、纳谏改过等四方面着手发展经济,加强统治,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展示了一个封建帝王的领导谋略,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李世民领导谋略的分析,以期为当今执政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6.
田饶在鲁哀公身边尽心尽力地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他的远大志向和非凡才能,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便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临行前,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田饶说:"大王您看雄鸡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脚上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面对敌人时敢  相似文献   
47.
朱光潜先生所总结的一条创作规律 :“诗词是通过所选择的典型情结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的”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我们应有历史主义情怀 ,正视时代特点 ,知人论诗 ,不以现代认知经验去图解古人的思想 ,评说古人的行为。本文认为《〈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道〉教学后记》的作者的观点有矢偏颇  相似文献   
48.
韩愈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但综观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和谐教育理念,他主张博爱,追求仁智契合的教育目标,提倡民主和平等的师生观及知人善用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49.
经典名著《红楼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品位。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是管理人的素质和管理中的知人用人诸问题。深刻展现人的生存命运的《红楼梦》,在这方面,有可能给现代企业家和管理人在生存竞争中的某种启示。在困境中探索,是《红楼梦》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的大课题。两相联系,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50.
人生最先接受的是父母之恩,尔后接受的是教育之恩和民族国度之恩。受人之恩者需知人之恩,这是施恩的归属。人只受恩,不知恩,谈何感恩,更谈不上向他人施恩。因此,知恩教育尤为重要。在家应知道父母养育之恩,在学校应知道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