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9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唯物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及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所得知识的不同来源及种类,批判了以往认识论中的一些错误命题。后期墨家的认识论系统,感性、理性认识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论对认识主体作用的强调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庄子.秋水》中“知之濠上”所云,学者少有确论。本文以“知之濠上”一段叙述为例,尝试梳理庄子学说的认识论含义,认为“知之濠上”具有五种可能的解释,其真义是对形式逻辑方法的抛弃和对直觉认识论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3.
多主体认知逻辑,特别是其中关于多主体之间互知推理的研究,是近十年来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对于经济学、军事学、博奕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围绕实例分析,介绍了一种通过构造“知道”模型,对多主体互知进行形式刻划和语义分析的方法,意在引起国内读者特别是学者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4.
认知问题是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认知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真”的问题。人的认知成果最终由语言来呈现,语言的基本单元是词,每个词都蕴含一个“是”,由是什么(词所指代的对象域)与何以是(该对象域确定为一类的标准)两方面构成。那么这个“是”如何而来?所知学认为一切由“知”而来,一切都是所知。认为“知”对于认知活动必不可少,但并非唯一来源。“信”与“说”有其自身不能等同于“知”的特点,与“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认知过程中共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存在着一些争议。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认定“知假买假”是消费者 ;某些行业 ,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不能排除《消法》的适用 ,《消法》应高于行业法 ;《消法》应与 WTO接轨 ,向国际标准看齐。  相似文献   
106.
周贻谋 《老年人》2004,(4):53-53
对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4种中成药,广大老年朋友时常服用,并不感到陌生。那么,它们究竟有何不同功效呢?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6味药物组成。此方能滋补肝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含糖尿病)。方中以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山药补益肺肾,滋养脾阴;牡丹皮清泄肝火;茯苓、泽泻清热利尿,泻火利湿。诸药互相配合,共奏滋补肝肾之功。凡症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足跟疼痛,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舌质红而脉细数者…  相似文献   
107.
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采用假定性手法对《圣经》里的彼拉多和耶稣从人的角度重新塑造性格,意在阐述怯懦的危害,讽喻人类的劣性。圣经故事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主题上表达了作者的性恶悲观思想。  相似文献   
108.
有人说少年是一朵艳丽的花儿,开放在最绚烂的。季节,妩媚在最迷人的年代,享尽了阳光的抚摸,尝遍了雨露甘甜。可是少年真的没有愁滋味吗?  相似文献   
109.
敬告读者     
正本刊全面采用由中国知网提供的网络采编系统,作者投稿请注册并登录本刊主页上的"作者投稿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网址:http://journal,jlu.edu.cn本刊文章数字版可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相似文献   
110.
《庄子》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四问而四不知"为起点,以浑沌之死为终点,"知"作为"人的机制"乃是凿破浑沌的关键。"不知"不是知的"否定",而是意味着更深层的"不知之知",从"知"到"明"到"神"的层层深入、上达的认识运动,内蕴在"不知之知"的深层。也正是"神"、"明"构成了通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帝王之德的内容,与此相对,"知"则将认识限制在"人的机制"中,阻碍了对未知的天道、地道的开放。就此而言,庄子以"不知之知"为起点的政治思考,通向的则是天地人三才贯通的帝王政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