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9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我的两个“悖论”定义──澄清马佩教授的误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曾把“悖论”定义为“违反共识的矛盾”。它虽然能够涵盖(由两个矛盾构成的)“说谎者”和(只由一个矛盾构成的)“无理数”两大类悖论,但对于后者却有点儿“牵强”。我后来把“悖论”定义为“挑战常识的‘大’理”。马佩教授指出它包括不了“罗素悖论”等。现在本文把它修正为“所谓挑战常识的‘大’理”。我曾盛赞辩证“鹰”派的“亦此亦彼”为卓论,并由它而导致我创发“亦此亦彼”悖论。马教授对它也有所批评。本文也作了说明与澄清。马教授评及赵总宽和张建军两位教授。而这些评论跟我的论点有关,本文也略作答复与评析  相似文献   
72.
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材料的主要手段,不能因为采访对象的不合作态度而人为中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知情意的调节,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促使新闻采访由“不和谐”向“和谐”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73.
在中医古籍中,已、知、瘥、蠲、除、慧、间、瘳、愈都可以训为病愈,浑言之往往相同,对言之则往往有别。其意义差异可以从词义的源流中找到。  相似文献   
74.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双峰,戴望舒与卞之琳分别是主情与主知的代表人。论文着重论述了两人在精神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的倾向性,肯定他们禀执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所做出的自我超越。同时也分析了两人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方式。并探讨戴望舒卞之琳给今天诗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论文对以往学界以训诂方法考察《论语》中“仁”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仁字应该是人与人关系,后来才有价值倾向。在此基础上,作者按逻辑层次,从《论语》文本出发,逐一解析“仁”的意义。论文认为孔子对“仁”的意义更强调外在对他者的影响,为达到“仁”的目的,孔子设计了很多规范。与时人观念不同,孔子认为“仁”不等同于才干,与职守不一致,它是一种大爱,事功成就施诸外界社会。孔子仁学体系可以概括为:孝—忠—仁—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6.
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编辑部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77.
李延玲 《领导科学》2015,(10):44-46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学艺术全才,同时又是一位政治家.他26岁步入仕途,为官40载,官职最高升至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三品,相当于副国级,最低被贬至琼州别驾移廉州安置,从八品,相当于副科级,66岁病逝于常州.他在为官之路上遭受的坎坷和磨难远非一般人能比,但始终从容应对,无论穷达,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他的浩然之气很值得历代为官者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78.
道家哲学挺立于号称"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老子》的"道",以对"天"的理性认知,率先宣告了上帝世界的倒塌。"道",作为照亮中国哲学王国的第一抹阳光,以其生成的、联系的、复杂的宇宙观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以及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循。从"道"这一宇宙自然的总规律出发,《老子》为人类提出了"无为而为"、"知常曰明"、"知止不殆"和"知不知上"的思维和行为警示:人类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能有所作为,而自然的循环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在复杂、联系的宇宙自然面前的无知性,则全部都是自然法则的具体展现。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改造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法则认知和遵循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和可持续的。《老子》"无为"、"知常"、"知止"与"无知"论,作为古老的东方智慧,尤其对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以来在自然面前膨胀起了征服欲的人类而言,是一种回归理性和科学的哲学矫正。  相似文献   
79.
吴敏 《老友》2015,(3):18
到浙江表叔家走亲戚,见他家墙上高悬着一个匾额,上面"四知传芳"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见我看得仔细,表叔告诉我,在他们诸暨、湖州等地,许多杨家的房屋匾额上,都写着"四知传芳"或"清白家风"的大字。这里杨氏还多以"四知堂"等作堂号。许多杨姓宗祠通用联也是"四知传家永;三公世泽长"等等。表叔说,杨家后人是以此纪念自己的老祖宗杨震,也以此激励自己把清廉家风传承下去。听表叔提到东汉时的杨震,我马上就想起他在荆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个刊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库2014年更新的统计数据,对《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3年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时间内的网络访问量达到了272253次,网络用户遍及亚、非、欧、南北美、大洋洲等地区,国内高校图书馆仍是网络用户的主体,浏览量大于50次的论文占总发文量的54.41%,国外浏览量较低,被访问文献所属学科为主办单位的优势学科等.并根据刊物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后能力提升的策略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