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被老子奉为"三宝"之一的"俭",不仅包含节俭,而且含有简易的意思;简易的方面包含着对个人心力爱惜的内容,合起来就是俭约,意味着减少对外在物的占有。在根本的意义上,俭约行为意味着对万物整体联系性的持久敬意,以及在具体行动中对他物的尊重和敬畏,绝不愿对它们造成危害,这使个人对他者宽大为怀的行为成为可能;它以柔弱为理论依据,以自足为实践途径。在21世纪的今天,在能源、生态、人际疏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借鉴老子俭约思想的资源,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仅仅从消费层面对老子俭约的讨论,都是见表不及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2.
知足     
我买了烤鸭,晚饭时大快朵颐。可父亲还是照例吃了两块就停下了筷子。我问: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多吃点?父亲说:饱了,就不想吃了。  相似文献   
23.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宁静平和,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4.
快乐的理由     
有一个人,整天为没有钱而发愁,一夜暴富以后,却不知道这钱该怎么花,因此整天愁眉不展。当他闷闷不乐地驱车来到大街上,发现有个赤脚人站在路边花丛赏风景,于是停下来问他:"你连双鞋子都买不起,还有赏花的闲情雅致?"赤脚人稍微抬抬头说:"为什么不快乐?至少我还有脚,能走路,前街上那人没有脚还挺快乐呢!"说话间,眉目间透着一种知足感。那人驱车到前街,确实发现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怀里抱着一个袖珍收音机,正在听着娱乐新闻,不时地发出一阵笑声,可能  相似文献   
25.
幸福与知足     
见君 《中外书摘》2011,(8):62-64
一说起什么叫幸福,那越是哲学家越是不敢讲,越是平头百姓,就话越多。只有政治家与教授们的嘴里,幸福才只有一种形态。哲学家们用了上千年的工夫,愣是没找到什么叫幸福。你说是自由吧,自由需要责任;你说是平等吧,平等又是一种劫富济贫式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不平等;你说是有理想就幸福吧,可理想就是理想,谁知哪辈子才能达到呢?  相似文献   
26.
肖玉峰 《天府新论》2005,(1):29-31,137
道家"欲望"观有两个极端老子的节欲和杨朱的餍欲,然而其主流却是"适欲"."适欲"的标准是满足正常欲望和基本需求,其目的是为了养生.道家对非"适欲"的两种表现--过与不及均持否定态度,但对前者进行严厉批评,而对后者则因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由于"知足"有"适欲"作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在贫困状态下保持良好心态,还能让人免除灾祸、远离耻辱,所以它成为道家隐士的一个显著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27.
孔子:精神豁达,知足不贪,食居慎节,爱好广泛。孙思邈: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欲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诀了。武则天:习文练武,  相似文献   
28.
"知足保和"已成了白居易明确的文化印记.但其实,自居易之"知足"更多表现在物质生活层面,他对其一生的政治理想其实有着强烈的"不足".忠州起复之后,其思想演变相当复杂而且时有反复.他在遭受了再次的政治挫折之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走向了"中隐"与"独善",但其内心始终没有放下"安人活国"、"兼济天下"的"功名"之想,表面上优游安闲、"省分知足",内心却是有着深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29.
“不知足歌”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警世歌谣,读起来脍炙人口,基本上家喻户晓。”需要层次论”是美国人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学后被奉为宝典,风靡世界。个是中国的歌谣,一个是外国的高论,乍看起来,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然而如果将它们放在起仔细咀嚼,就会发现其中有启人心智的值得思考的颇具比较价值的内涵。本文将试着对二者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0.
林峥 《新天地》2011,(12):17
中国学者冯友兰88岁那年曾写给同龄好友金岳霖两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表明自己不仅以"米寿"知足,还正信心十足向"茶寿"进发。88岁被中国人称为"米寿",因为"米"字上下两个八字,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