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25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6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87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561篇
社会学   256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和合与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不同文明间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范围在扩大,矛盾、冲突和危机也在加深。世界需要对话,只有理解彼此之异,才能找到彼此之同。通过对话,可以懂得、欣赏、学习对方,增进友谊,和睦相处。只有加强对话,超越危机,人类文明才会有和平、进步与发展。本刊自本期始,推出"文明与对话"栏目,以搭建不同文明会合交融的平台。目前推出的是儒耶文明间的对话,我们不回避儒家和基督教之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多元,双方才都有持续前进的外部动力,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儒耶两种文明的高层次交流与对话实践,将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并推动儒学进一步实现世界性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2.
批判精神的失落在封闭时期和开放时期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却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深入考察当代中国批判精神失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原因是培育批判精神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3.
袁济喜 《江海学刊》2012,(5):195-202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观念在时代的分裂与融合中得以调整与拓展,其文学对话与交流,既在传统的诗骚精神影响下开展,又在取长补短的交流中进行,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学强大的新陈代谢功能与包容万物的气度。庾信、王褒、温子升等人在南北文学对话及其文论观念构建中功绩卓越。庾信的文论,以自己的身世之感激活了儒学中的人文精神,对中国古代"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的文论精神进行拓展。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对话与交流奠定了大唐帝国恢宏博大、多元并存的文学基础,沾溉后世。  相似文献   
144.
对话存在于主体间的相互关联中,体现出关联性,它是与“独白”相对的。“独白”的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是排斥他者的逻辑,正确理解对话,关键就在于妥善地处理好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对话并非为了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寻求“一致性”,相反,对话是为了“差异”和“谅解”。从归根结底意义上讲,对话乃是一切存在的前提,是任何具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条件。易言之,对话绝非理由和动机,更不是手段和目的,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把对话理论引入阅读教学,是新语文课标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对话的双方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学对话中的师生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共同体".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包括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等.  相似文献   
146.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47.
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先是列强的殖民性扩张,后是大国的数字化霸权、炮舰加"文明",几乎没有给"小国寡民"和"传统社会"留下什么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族群"概念在"民族"概念之后进入了许多非英美世界,其能指和所指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社会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对话,让这两个原本富于变化的概念更加复杂.可以说,在不发达社会情愿、不情愿地投入全球大对话的今天,"族群"仍在塑造自己的本土形象.  相似文献   
148.
郭鹏 《科学咨询》2024,(2):102-105
一直以来,世界都是一个文化交织的大熔炉。各国的思想文化受到国界与风俗习惯的影响,差异化较为明显。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加剧,中外在经济和科技对抗的基础之上,更加倾向于中外各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和交流。这种交流强调在相互了解中消除偏见,逐步尝试接受外来的优秀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摒弃种族、国籍、语言、信仰的差异,以最朴素的交流方式拉近各国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深层次感悟各国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发展过程中,它积极引进并将外来文化本土化转变,革新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弊端,最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积极态势。基于此,本文就中外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内在含义、国际性价值、当前交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中外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原则以及相关的创新途径进行分析,为纠正我国不良文化思想、化劣势为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开始从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来源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思政课育人新阵地、发挥育人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实行线上线下育人相结合,就有必要运用短视频开展育人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准学生短视频的创作方向、把控学生短视频的创作过程、把握学生短视频的审核、发布与互动。短视频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知识育人、兴趣育人、价值育人、协作育人、实践育人。并对运用短视频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