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531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新修、重修庙宇等已成为当下农村许多地方最重要的公共或家族事务(活动)之一,尤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甚。美轮美奂与香火燎绕的表象并不能遮蔽农村传统生活共同体趋于瓦解及信任体系崩坏的真实场景,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商业利益在不断推高各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同时,也在逐步消解基层政府的权威与行政能力;而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乡绅阶层(士)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扮演的角色地位与积极意义正有待于被重新评估。在农村复兴传统书院,或许可以为现代之"士"提供一个全新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782.
书院始于唐代,是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职能于一体的文化教育组织。与书院特点和职能不断变革相伴的是,其精神内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因其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的办学性质、“成人之教”的教育理想和知识创新的价值追求,书院精神的核心是永存不变的。书院精神主要包括了以道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以求知求真为主的科学精神,具体而言又细化为以德育人的人文精神、独立自主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和勇担道义的爱国精神。书院精神是作为文化教育组织的书院最具独特性、思想性、持久性的精神品格及文化意蕴,是书院发展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83.
书院的产生与南宋书院的发展周群华,萧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一种教育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私学,更不同于官学,从宋初到清末一千年间,书院时兴时废,在不同时期,其情况和特点也不同,它是时代的产物,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然而,书院是如何产生?它在...  相似文献   
784.
中国书院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与制度变迁。书院一方面体现出独立的文化创新精神,成为当时教育改革、学术创新的大本营;另一方面又与官方密切合作,有很强的“官学化”趋势。导致书院发展趋势与变迁的原因在书院内部,即作为书院创建、主持的古代士大夫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85.
王先谦汉学研究与书院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谦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汉学大师。受道光以后晚来湖湘汉学之风和督学江南时江浙考据学派的影响 ,王先谦的治学呈现明显的汉学倾向 ;在湖湘理学传统和晚清经世思潮的影响下 ,王先谦的汉学又不同于传统的乾嘉汉学 ,已走出纯粹的考据而呈现出既趋重经史考据 ,又能调和汉宋、兼采古今、求实致用的多途取向。王先谦一生治学讲学 ,始终没有离开过书院。正是借由如南菁、思贤、城南、岳麓等书院 ,王先谦为传播汉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86.
李觏一生贫而好学,教学授徒,著书立说,后经范仲淹等人举荐为太学直讲。他是庆历新政积极支持者,也是王安石思想的先驱。李觏于旴江书院讲学二十余年,生徒众多。旴江书院历经毁建,历时900年。李觏身后的时江书院始终祀祭李觏,并为建昌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相似文献   
787.
彭端淑,字仪壹,号乐斋,四川丹棱县桑黄坝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享年八十一岁。丹棱属眉州,历代人才会萃,两宋时人文之盛,莫盛于蜀,蜀莫胜于眉。天下以文名者六家,眉州得其三,苏洵、苏轼、苏辙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互为雄长;以史名者三家,丹陵得其一,李焘与司马光、袁枢相为表里。 彭端淑出身丹棱望族。先世宋时曾为御史。祖父彭万昆曾为简州(今简阳)判官,后擢都督佥事,父彭珣为清雍正朝贡士。彭端淑幼而颖异,十岁能文,弱冠后益潜心于学,力追  相似文献   
788.
中国书院的图书征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岳麓书院、惠州丰湖书院、开封大梁书院为例,对书院征集藏书的办法、措施及其一般原则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9.
古代书院学规的教学论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书院学规在论述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反映了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了丰富的教学论思想。  相似文献   
790.
若有人兮海一涘,欲与晤兮结生死,我独来兮海上,波涛起兮茫然。2012年,3月下旬,中国北部刮起大风,一时黄沙滚滚,遮天蔽日。电脑屏幕上,静静地出现一则新闻:钱穆夫人胡美琦老太太在台湾病逝,而且还转刊了香港新亚书院的讣闻,说"胡美琦为照顾钱先生,遂辞教职,为钱先生于教育及著述上创下不朽的丰功伟业,厥功至伟"。讣文说,她是3月26日零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