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32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书院大师朱熹的科举生涯与科举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熹是南宋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推动南宋书院发展的同时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他并不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度。在苦读应试经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朱熹提出了重视德业修养的科举观 ,反对片面追求科举功名。这是新儒家在频繁禁学的背景下 ,为规避禁学的压制 ,利用其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握来参与现实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自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不少研究者所持的南宋书院反科举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82.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学术研讨机构,它的繁荣兴盛与我国古文人的“自由精神”密切相关。书院首先体现了书院大师或文人的“学术自由精神”,其办学和教学形式、人才任用方式、政治上的独立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都体现了书院文人的自由精神。但这一“自由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3.
宋 元之 际,民 族矛 盾 激化 ,官 学 衰退 ,书院 在社 会 教化 中 扮演 了重 要的 角 色。 元 政府 推行 “汉化 ”政策 ,又借助 书 院强 化了 社会 教 化功 能 ;书 院社 会 教化 有 许多 途径 ,如面 向 士庶 ,宣 传 民众 ;敦亲 睦族 ,稳 定乡 里;祭 祀先贤 ,承 传精 神;培 养学 生 ,表率 社 会等 。这 一 切对 宋 元之 际的 社会 起 了重 大 的影 响,即 使对 于 今天 也 有一 定的借 鉴 意义 。  相似文献   
84.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弊端有了深切的了解,对理学强调“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才力图在官学以外寻求新的传播途径,这为理学与书院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5.
中国书院建筑的风格是在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在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院建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这种打上了区域和历史印记的差异性,正是我们把握书院建筑的美学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天才。他既是理学的代表,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象征。在王阳明身上始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他一方面探索并实践着圣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理论,一方面他自己和门人又把他拔高到彻底超越大众的至高神位;一方面他表现出对朱熹所获得的神性般崇拜强烈不满,并且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着捣毁偶像的工作。结果是,拉下了一个上帝,自己又坐上了上帝的神位。  相似文献   
87.
"石鼓歌"探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刻文字,记载了周秦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学发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意义.历代为石鼓文题写的许多华章美词,或述其产生之由以及发现、认识和揭开石鼓文之秘的前后过程;或赞石鼓文笔势之飞扬生动,字体之庄重古朴;或诉对石鼓的渴慕之情,通过颂扬石鼓之气节操守,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88.
论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论及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院教育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宋代书院教育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提出和强调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同时突出了以德育人和对人性关怀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对我们今日的教育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郎菁 《唐都学刊》2005,21(4):156-160
味经刊书处作为附设于味经书院的一个专业出版机构,代表了传统刊书向近现代图书出版的过渡,从刊书内容到管理制度两方面突破了传统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出版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通过对其管理制度和刊书成果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味经刊书处对于陕西近现代出版业所做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0.
黄兴在武汉的革命活动大致可分为两湖书院时期、武昌起义时期和民国初年时期。前者在于接受资产阶级的启蒙教育;后者则是从事革命斗争活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