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5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26篇 |
劳动科学 | 145篇 |
民族学 | 132篇 |
人才学 | 425篇 |
人口学 | 43篇 |
丛书文集 | 916篇 |
理论方法论 | 354篇 |
综合类 | 2953篇 |
社会学 | 1463篇 |
统计学 | 4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256篇 |
2014年 | 679篇 |
2013年 | 564篇 |
2012年 | 762篇 |
2011年 | 1008篇 |
2010年 | 938篇 |
2009年 | 749篇 |
2008年 | 772篇 |
2007年 | 541篇 |
2006年 | 619篇 |
2005年 | 418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
从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到部分地方性高新区沦为"鬼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地方性经济区划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增长并不具备持续性。通过对经济区划形成经济增长的逻辑进行梳理,再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区划实践发现:我国部分经济区划存在"非效率"规划现象,这与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究其实践与理论背离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行政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政府的决策机制"三个方面。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市场在经济区划中的作用,降低政府主观偏好在决策系统中的权重;做好"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政府本分,减少行政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明晰和细化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乃举世瞩目,农村城市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在编制镇域规划时,应树立农村城市化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三高”现代化农业,建设工业小区,选择成片开发、梯度推进的开发模式、借用城镇地域组织方法,才能达到镇域规划指导经济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的振兴规划,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计划中的又一重大举措.政府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产业作为重点?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证明这些重点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点产业振兴应坚持近期和中长期相结合、扩大内需与振兴产业相结合、产业振兴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4.
洪国延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3):50-53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学生素质、成才标准、就业方式变化的分析,阐述了成才规划设计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提出了成才规划的基本模式、功能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5.
106.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及劳动报酬增长和要素价格改革的内容。所以国有企业在下一个五年中,将面对如何完善薪酬制度改革的问题。国外文献表明: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提升生产效率。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开展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7.
加强沈阳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于形成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沈阳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较短、区域经济聚合力小等问题,影响了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必须着眼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规划原则,引导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按照精益化战略,提高开源与节流各个要素的精益程度;按照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整合利用矿产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8.
109.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鞍山的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也是着手解决各种新旧矛盾的重要历史时期。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帮扶弱势群体,消除贫富分化,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生产要素制约瓶颈等等,都将面临巨大压力。从这个背景出发,“十一五”时期将是考验我们执政水平,考验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统筹发展能力的“关键应对期”。只有审时度势,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科学把握和利用各种机遇,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才能保证“十一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0.
10月12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1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表明中国将进入全面改革、全面开放、全面创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