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70篇
  免费   1302篇
  国内免费   329篇
管理学   6086篇
劳动科学   331篇
民族学   2045篇
人才学   1676篇
人口学   235篇
丛书文集   11216篇
理论方法论   2782篇
综合类   24273篇
社会学   4777篇
统计学   1180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620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852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950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805篇
  2016年   1116篇
  2015年   2092篇
  2014年   4095篇
  2013年   3603篇
  2012年   4522篇
  2011年   4503篇
  2010年   4038篇
  2009年   3905篇
  2008年   5066篇
  2007年   3173篇
  2006年   2348篇
  2005年   2298篇
  2004年   1722篇
  2003年   1562篇
  2002年   1572篇
  2001年   1303篇
  2000年   1026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02.
介绍了1种新型晶闸管散热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三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研究了换热器冷却芯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303.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融入知识传授中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 2 1世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04.
出于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式的不满,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发生重大转变。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不仅经历了从价值研究转向事实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的过程,其研究内容也从制度研究逐渐转向政治行为研究,并深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但是,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并没有大量运用定量研究,也没有从根本上摒弃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305.
许慎在《说文》中引证方言俗语是自觉的。《说文》中的方言研究成果形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 ,其价值有三 :一是为研究汉代方言保存了具有共时价值的材料 ,二是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言研究成果 ,三是对后人研究方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发。《说文》方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方言文字学  相似文献   
306.
我们对华北工学院 94、95、96、97级学生 ,分别从入学到毕业 ,进行连续 5年 (每年一次 )的体质追踪调查 ,发现各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变化在基础课教学和专项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评价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7.
通过对DISCOL实验的介绍,阐明了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协作学习模式的尝试,提出了远程协作学习实验设计与具体操作的几条原则: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指导、充分体现实验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协作精神、充分考虑实验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308.
文彬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141-143
体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精力难集中,课堂教学难度较大。据此笔者本着“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整合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09.
通过对中学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动态”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10.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出现过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多种选士制度,在这些选士制度中,唯有九品中正制拥有诸多的异称,例如:九品官人制、九品、九品之制、九品中正官人法、中正制、九品及中正等,迄今未有统一、规范,为学界共同认可的名称。在这些名称中,哪个最能反映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这一制度应以何命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这一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为九品中正制,一是认为应为九品官人制。前者可参见张旭华《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后者可参见陈长琦《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栽《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两文对各自的观点做了较为完备与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