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2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6篇 |
劳动科学 | 34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203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641篇 |
理论方法论 | 203篇 |
综合类 | 3000篇 |
社会学 | 420篇 |
统计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306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424篇 |
2010年 | 413篇 |
2009年 | 469篇 |
2008年 | 414篇 |
2007年 | 319篇 |
2006年 | 255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校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动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研究生在创造性人格上的现状,分析了创造性人格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性,并就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2.
评价中心对研究生复试的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65-68
评价中心作为一项国际上流行的、准确率较高的人才选拔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到美国与欧洲的政府、学校和工商企业中,但在我国刚刚起步。作者介绍了评价中心的概念、技术手段、比较优势,剖析了研究生复试引入评价中心方法的意义,并结合我国研究生复试的现状,提出引入评价中心方法的设想,希望抛砖引玉,使研究生复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经济、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3.
广东大埔县老促会在省、市老促会指导和支持下,从1994年开始坚持争取资金为解放前牺牲的烈士后裔发放助学金。17年共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50多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2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临床能力的训练。临床能力虽有专业区别 ,其临床学科性质是共同的。临床能力包括职业素质与临床技能 ,后者与临床工作量密切相关。提出了各临床专业学科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5.
主体性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712-715
本文认为培养个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转型的根本需要;本文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色的定位对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释,对如何根据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26.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86-86
据教育部2004年5月24日教研函(2004)17号文通知,正式批准建立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相似文献
27.
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各具特色和优势,但又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注重为社会经济服务,都强调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为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8.
通过调研百名导师对硕士研究生选拔机制改革问题的看法,从导师视角对目前硕士生招生制度主要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硕士生选拔定位、复试、免试推荐和生源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设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的鲜活资源。研究生教育应回应课程思政发展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挖掘探索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通过系统的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0.
张婉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
扩招以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日益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状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重构研究生教育和谐的"导学关系",这样既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也有助于规范高等学校的研究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