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00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519篇
理论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1299篇
社会学   217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91.
两代农民工思想现状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娜 《江海纵横》2009,(5):50-52
正一、两代农民工思想现状的差异性比较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工队伍已不再是一个具有高度同质性的抽象群体,它已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在内部发生了变化,呈现出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2.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编外农民”。通过开平长沙民强大队的“代耕农”现象,呈现其社会景况与社会贡献,透视其面临的入户、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与困境,剖析其生存困境的深层原因,提出“代耕农”问题与困境的制度性破解方略。希望社会各界对“代耕农”的出路予以关注和思考,妥善解决“代耕农”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工作重塑是员工主动的工作设计行为。以325名Y一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主动性人格、工作重塑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对工作重塑及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重塑中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增加社会性工作资源和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重塑在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代耕农"是珠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流动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并逐渐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本文就"代耕农"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历史贡献及困境、社会影响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分析解决"代耕农"问题的必要性,进而提出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强迫性消费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消费行为,是消费者难以抑制的重复性购买,并且会困扰个人或他人。基于年轻人更容易强迫性购物这一观点,以我国独生代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年轻一代强迫性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同龄人、大众媒体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对独生代强迫性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生代的自尊水平与强迫性消费负相关;并且,同龄人对独生代强迫性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大众媒体,而后是物质主义价值观,最后是自尊水平。此外,性别、消费支出作为协变量对独生代强迫性消费也具有显著影响,但家庭结构不会对强迫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后得出本次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代耕农"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产物。推算结果显示,至2004年我国有"代耕农"约75万人,占农村流动人口的9.46%。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的"代耕农"为例,比较了"代耕农"、在家务农和农民工三种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发现"代耕农"至少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次优选择,对于年龄偏大、缺乏务农之外其他技能的人来说,甚至是最优选择。这种在利益驱动下与短期土地租赁合同连接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一方面能使人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土地被过度使用。政府应在明晰土地产权的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并为"代耕农"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97.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社会发展一般理论,列宁结合着俄国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加以发展,形成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通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结合着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而且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开拓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大的已进入而立之年,最小的也正值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婚恋期待、婚恋方式、择偶标准、生育意愿等越来越与传统社会文化相疏离,越来越挑战传统的价值规范。这跟整个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急速变迁的时代里,在富裕的物质生活基础上,道德约束越来越苍白无力,部分人的婚恋偏离“以爱情为基础”的基本要求,婚姻质量下降、家庭不稳定等伴随而来。家庭、学校、社会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帮助他们端正婚恋心态,纠正婚恋行为偏差,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新的征程。60年来,四代领导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吸收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思想,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思想;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000.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的基础性矛盾 ,是影响其它矛盾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根本性矛盾。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哪一方面居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 ,哪一方面居次要地位 ,起能动的反作用 ,及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主导作用与能动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重要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创立与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