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0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18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根据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以及专家学者访谈,从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出发,对大遗址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建构了适用于分析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利用各类型模式的解释框架,即“CAFFE模型”。该模型将大遗址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地板块作为整体考虑对象,分圈层、分层级地对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各影响要素进行了深入解读,提炼出原真性、功能性、适用性、可行性与体验性共五个可量化的决定因素构成的概念图,从理论层面为大遗址旅游地的综合保护与旅游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72.
北首岭遗址早期遗存的发现是北首岭遗址发掘最大的收获.对其进行的讨论和研究持续至今.通过对北首岭早期遗存的文化特征和属性进行梳理,与周边地区前仰韶文化遗存对比分析,能认识前仰韶文化的发展脉络.将北首岭早期遗存与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存进行对比分析,能进一步认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起源.北首岭早期遗存属于前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873.
济宁的堌堆遗址分布较为密集,十二县市区几乎皆有堌堆遗址的分布,共计66处.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商周以及汉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细石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过渡时期)、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代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沿用时间较长.这些遗址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同时为汶泗流域地区建立完整的史前考古学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74.
北京市山区沟域经济主要特征及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山区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市委、市政府对如何发挥山区优势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走出了一条替代矿山的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道路,为农民找到新的收入来源,据此提出"沟域经济"新概念。其主要特征是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特点,依托山势发展;以资源特色为基础,注重产业布局和产业融合;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环境引人、生态优先。沟域经济的成功发展契合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北京门头沟区和怀柔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梳理,提出政府要主导开发沟域内资源、大力给予资金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5.
大遗址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国家尊严的重要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大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威胁,亟需保护。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遗址的保护一定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得到落实和保障。本文针对城郊型大遗址与周边地区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结合杜陵和西安曲江新区的案例,提出强调空间管制区划和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文化产业社区等发展思路。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一原则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对我国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76.
秦直道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境内,现存的尚有100多公里长。秦直道遗址往东3公里,建起了模拟景区"大秦直道"。景区内4000米长的道路南北延伸,两旁是兵站、驿站、烽火台等仿古建筑。直道的规模可以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877.
惠之 《百姓生活》2012,(8):47-48
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它以中国生漆和金箔为主要原料,是一种泥金和彩漆相结合的漆器工艺,造型独特、技艺精湛,用途广泛,堪称全国民间工艺一绝。目前全国仅宁波宁海县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2010年6月,泥金彩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地区的泥金彩漆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7000多年历史的木胎朱漆碗就是佐证。唐代高僧鉴真出使到日本,也从宁波带去佛像、生活用具及其他漆饰等泥金彩漆作品,对日本的民间漆艺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8.
文津 《社区》2012,(23):57
白菜,属于十字花科,是地道的"中国产"。考古发掘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罐中,就曾发现过白菜籽,这说明我国栽培白菜的历史起码在6000年以上。我国古代称白菜为"菘",俗称包菜、黄芽菜,民间有"百菜之王"美称。历代文人对白菜称赞有加。宋朝诗人范成  相似文献   
879.
新文 《中华魂》2012,(6):48-50
壬辰春节,北方大雪,南方不是降雪就是下雨,只有北京及其周边阳光明媚。厌倦了熙熙攘攘的都市生活,找一个清净的去处,不是有一句戏词叫做“僻静安全”吗!于是我决定做一次短途自驾游,目的地是河北蔚县,去看那里叫得挺响的“打树花”。  相似文献   
880.
白林 《中华魂》2012,(18):35-36
本刊第5期曾刊登新文所写的游记《倘佯在远古人类生存过的遗址群》,记述了河北泥河湾古人类遗址。人类从哪里来?是单一地区起源还是多地区起源?这是数百年来人类关心而至今尚无确切答案的难题。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在2012年8月20日表示,对位于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的十多年考古发掘表明,人类早在200多万年前就栖息在亚洲,泥河湾可能是除非洲以外另一个人类的老家。记者近日来到泥河湾遗址群,看到土山丘层层叠叠,沟壑纵横,植物稀少。然而,就在这沟壑纵横的地层中,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文化遗址就有40处,其中马圈沟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人类早在200万年前就已栖息在亚洲。泥河湾因而被誉为“旧石器考古圣地”“中国的奥杜维峡谷”和“东方人类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