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5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3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663篇 |
理论方法论 | 87篇 |
综合类 | 1182篇 |
社会学 | 75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以两汉至唐代为研究区间,考察荀学的嬗变结构及其发展特点。两汉时期,汉儒重视荀子礼论等外王学,并对荀子人性论大多采取包容态度。魏晋至隋朝,荀子地位总体上仍受重视与肯定,这一时期的儒者继承荀子的重礼思想,但在人性论方面则对荀子有较多贬损。唐代荀学存在着尊荀与贬荀两种路向,尊荀派势力在荀学的一些重要领域都与贬荀派有着交锋,彼此的影响不分轩轾。 相似文献
62.
船山礼学思想是礼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性多为学术界所忽视,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即礼以分殊辨别人与禽:船山从礼乃“人之独”而禽兽所本无:礼以维系人道;人禽之别、壁立万仞等角度说明礼的本质特征。由礼以分殊辨别人禽可以管窥船山“礼”性:即言道必以天为宗、言礼“必以人为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3.
64.
作者从民族学资源污染现象谈到民族人文资源危机,进而在无文字基诺族人文遗产的救护中创用了濒危人文微观法,并举例论证了异于文明时代喜庆型诞礼的神秘型诞礼的存在。基诺族原生神秘型诞礼具有鲜明的人文个性,也是对人类文明共性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65.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6.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礼""仁"可谓其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颇为复杂,究其特点,主要有四:历史发展"礼""仁"递生与时代合离,外在形式"礼""仁"价值损益与地位调适,具体内涵"仁""礼"内外有别与彼此互动,内在实质"礼""仁"具体与目标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67.
两汉儒家,扬名以"善",不以诗歌;魏晋玄学,不重诗名;诗家则提倡诗赋欲丽.陶诗风格平淡,以之扬名,没有传统和时代的依傍.事实上,无法"立善"扬名之下,他屡叹知音不存,身没名朽,而不指望诗文可以传世. 相似文献
68.
吴成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89-93
孔子、孟子、荀子礼的起源观分别是“天道说”、“本心说”、“制欲治乱说”,并由后世不同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他们礼的起源观是各自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在思想理论上的反映,但又都未能给礼的起源以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69.
"引礼入法"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寄荣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5):79-81
中国古代的“引礼入法” ,始于汉而终于隋唐 ,达六七百年之久。即把道德原则引入法律 ,把道德作为立法的精神 ,并直接成为法律规范本身 ,成为司法的标准。这对于我们实行法治与德治的综合与统一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