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西周《大武》乐章曾经过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的演变和逐步增益。《大武》所奏六诗均保存于今《诗经.周颂》中。《武》即武王时之《大武》;成王时把武王克商后所作四首颂诗全部配用于《大武》;康王时定乐歌又增益成王时所作二诗入《大武》,《左传》、《礼记》等所言六成《大武》即定型于康王时。《大武》乐章的发展演变,既符合古乐发展演变的实情,亦符合古人用诗的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古籍中关于《大武》的表述,以新的视角考论《大武》在西周初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2.
礼记》的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不足,遂提出了"人情"论来探求人的本质。顺人情和节制人情都需要礼。《礼记》的作者提出了先王制礼说,并将目光转向了人的主体之外,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寻求礼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礼所象征的是一种秩序,《礼记》所说的"序",实际上是区分万物的标准,同时也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礼记》的作者试图在礼的"别"与乐的"和"之间寻求和谐与统一。《礼记》在治国方面则是反复强调礼的作用,是儒家的思想家们重视伦理道德的反映。  相似文献   
93.
礼记》是时代与现实生活的风雨催生的学术之花,是儒家在“礼崩乐坏”时代反思重建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的产物。它承载了原始儒家在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焕发出的学术激情和文化精神。《礼记》以“仁”释礼,表述了新的学术思想和时代的先进文化;礼学蕴涵了儒家学者对时代忧患敏感而深切的体验,以及他们欲消除时代忧患的强烈责任意识。应该研究《礼记》学术思想的时代精神,从一个特定的学术视野观照儒家礼学之精义。  相似文献   
94.
《三礼》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礼》文学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三礼》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三礼》自身的文学价值、《三礼》内涵的文艺思想、《三礼》与《诗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见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毛传》与《左传》、《周官》、《礼记》多有契合,《左传》在汉初流传不广,仅在河间立有博士,《周官》乃献王搜罗,《考工记》乃献王补苴,至于《礼记》各篇,也主要来源于献王收集的古文《记》。惟有毛苌,身为河间献王博士,有先睹诸经之便,并采其文以入《毛传》。  相似文献   
96.
王垂基 《南方论刊》2007,(12):100-100
儒学重视内心修养,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慎独就是根据这个观点演绎而成的自我修养的一种方法。它渗透着民族意识的汁液,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相似文献   
97.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情感的真挚,发表"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98.
礼记·学记》中的“大学之教”部分,各家在断句和注解方面都存在歧见。对于任何文献而言,其语言必定刻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对其作语言层面的分析不能离开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据此,以《礼记》、《孟子》和《春秋繁露》为语料,结合《礼记·学记》的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对该句作出重新标注,可使各家的对错得失得到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99.
人死为鬼。常规意义上,人们认为鬼就是祖先神灵灵魂,这是常人对鬼的理解。鬼与灵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记》一书中提到鬼、鬼神很多,但鬼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两种,一种只是人死之后的代称,即尸体;另外一种就是神灵。由于尊卑贵贱的不同,人死之后称鬼的先后顺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0.
船山推崇儒家乐教传统,重视《礼记》对先王制礼作乐之精意的阐发,又非一味尊经,而是认为其中论说存在醇疵驳杂之处。在明章辨意《礼记·乐记》篇时,船山未简单遵循流传文本的章节划分,时有重新裁定调整之处;并对篇章中误植或错置的语句给出了自己明确的判断,对不合儒家立意宗旨之说进行了贬斥。船山以天道、性命与礼乐三者相互阐发,为人道确立了根基,同时,驳斥了异端学说之悖谬。综观船山《乐记》诠释之宗旨,体现出其"立人极"的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