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614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886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仁在儒学中的地位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争论颇多,本文就蔡尚思先生关于孔子学说中高于仁的观点质疑,充分肯定了仁在孔子学说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2.
“伴”指同村民众之间互相陪伴送的习俗,也指陪伴者所赠送的物。当一个家庭面临婚丧大事时,将获赠来自其姻亲家庭所召集的“伴”。布依族“伴”习俗具有注重粮食意象、物份额固定和女性作为实践主体等特征。“伴”交换以人作为中介,打破了二元赠受的关系结构,将更多的实践主体纳入交换体系中,使得交换关系和回报义务呈现出更为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伴”交换将村际之间的民众联结为有机团结的整体,建构和维系着错综复杂的“泛亲属”社会关系网络,在理念上形成“人人都是亲戚”的社会结构。既影响着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实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之内涵的集体认同与世代追求。  相似文献   
23.
明清徽州作为宗法家族制地域社会,“村无稗俗,家存让”,素有“东南邹鲁”之誉。不仅有乡邦先贤朱子《家》的在地化施行,使其成为近世中国颇为典范的“仪之邦”,而且还有一大批徽州学者致力于经典书的考证与阐释,对于传统学的发展及乡规民约的转型与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明清学生态的考述,可以从中窥见地域学发展的世俗化和实用性,同时也彰显出时代学术由“理学”到“学”的思想嬗变与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24.
奕訢是近代中国具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他主张建立一个“和众丰财”、“国足民有”、信守条约,和西方列强和平相处的社会。认为“可治国”,“道可治欲”,从人君到普通官吏,只要加强修养,就可以防止官场腐败。为了学赶西方,他力倡“师夷长技”,领导和主持了近30年的洋务新政,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受列强侵略、慈禧太后的排斥打击,以及“夷夏观”和近代民族主义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他的政治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25.
陈徽 《江淮论坛》2007,(2):117-121
孔子论仁,实乃指称人之全德也.然其仁之内涵的具体展开、仁和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及作为“为仁之方”的“忠恕之道”的实际推行,无不彰显着深刻的情感张力.对情感的洞察和重视不仅使孔子的仁学思想焕发出亲切活泼的精神并使其中各主要范畴之间的关联得以血肉丰满,而且,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实践特征也充分地展现出来.相应地,孔子的仁学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金代武元正墓志现藏于西安市长安博物馆,先后刊布过两次。据墓志记载,武元正自幼跟随父亲武振从军,在北宋熙河路地区担任低级武官,活动范围涉及西北、西南地区。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武元正开始在金朝担任官职,最后官至八品,卒于正隆三年(1158),享年62岁。武元正的生平虽然并不显赫,但在宋金之际由宋入金的低级武官中颇具代表性。武元正的名字因为触犯了金太祖谥号“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中的“武元”两字,被朝廷明确要求予以回避,因而被《大金集》所记载。武元正还是《金史》有传的傅慎微的女婿,两人曾同时在陕西任官,因而产生交集,成了翁婿。  相似文献   
27.
楼天宇 《浙江社会科学》2020,(8):83-87+102+158
从"法寓于"、"法分立"到"引入法","法合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流变。以为核心、人情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实现了自律性规范与他律性规范的整合,闪烁着民本主义的光辉,有其历史合理性。"法合流"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法的平等性丧失,以为核心的"法"成为维护封建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其二,法律与道德的界限被混淆,造成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其三,法的客观性的丧失,执法官可以凭主观意志解释经文,由此形成"人情即法"的传统。历史警示我们,在当代中国法律制度建设中,不能对人性存有丝毫的侥幸,且理想的法治必须有道德的支撑。只有秉承理性精神,完成从"重关系"到"重契约"的转变,方能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28.
刘涛 《船山学刊》2012,(1):118-121
本文以两汉至唐代为研究区间,考察荀学的嬗变结构及其发展特点。两汉时期,汉儒重视荀子论等外王学,并对荀子人性论大多采取包容态度。魏晋至隋朝,荀子地位总体上仍受重视与肯定,这一时期的儒者继承荀子的重思想,但在人性论方面则对荀子有较多贬损。唐代荀学存在着尊荀与贬荀两种路向,尊荀派势力在荀学的一些重要领域都与贬荀派有着交锋,彼此的影响不分轩轾。  相似文献   
29.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14,(14):59-60
正司马光所处的时代,矛盾重重,改革声浪高涨。如何化解矛盾,让本朝走出"朝代更替",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念兹在兹、不敢稍有遗忘的大关怀。1043~1044年,在宋仁宗大力推动下,范仲淹、富弼主导了一系列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这是一次最为"对症下药"的改革,它触动的是上层的利益。按通常说法,"庆历新政"以改革派被赶出朝廷而宣告失败。但细读历史,你会发现,结局  相似文献   
30.
孔子在继承与改造周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且较为成熟的学思想:以为本,追求社会和谐;以仁释,行成仁,追求人格完善;外乐内,追求身心和谐。这些思想对促进学生德性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价值,应成为当代学校生活重构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