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614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886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学者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最初起源于原始图腾祭祀仪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作为图腾崇拜祭祀仪式的逐渐从单纯的宗教仪式上升为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国家制度以及维护这种国家制度()起辅助作用的暴力工具——法(刑),两者一起构成中国古老的法观念,亦即“—法”。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对这种“—法”观念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崩乐坏,孔子则适应形势对其加以改造,孔子“以仁释”的仁学建构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确定了伦理价值基础,并为与法的融合开辟了通道,为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法制建设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2.
欧阳修提出的“乐为虚名”曾得到历代学者的赞赏,但欧氏立论是三代之后刑政、乐分为二途,重仪物质形式而轻义精神内容,从而达到规劝帝王践履义精神的目的.宋代诸儒对此也有很多论述,强调三代之后乃至宋朝刑政、乐分为二途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然乐为经国安邦之道,对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宋儒对之名实的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后世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有益启示,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3.
《政和五新仪》是北宋末年编成的重要国家典,该书编撰过程是,首先主要利用了中晚唐的典籍对历代仪沿革进行了梳理,然后在熙宁、元丰学术的指导下,由徽宗皇帝为最终的是非裁定者,对历代制的歧异进行了评判,最后制定了标准的文本,就是《政和五新仪》.《政和五新仪》体现了徽宗整顿制的决心和当时的学术取向,也体现出北宋晚期的学知识结构相对唐代而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还标志着宋代国家仪真正的成熟.  相似文献   
94.
《管子》之法与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龙 《东岳论丛》2003,(3):125-127
《管子》一书对中国法制思想的建设具有突出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法的基本内涵理论上的廓清 ,二是在国家管理过程中讲求以法辅法一体 ,三是主张对法的运用要讲求适度。  相似文献   
95.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循器明、以情释、因事研的特点。学家们藉考证以明意、达人情、经世用,使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96.
船山学思想是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船山学思想的本质特性多为学术界所忽视,船山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即以分殊辨别人与禽:船山从乃“人之独”而禽兽所本无:以维系人道;人禽之别、壁立万仞等角度说明的本质特征。由以分殊辨别人禽可以管窥船山“”性:即言道必以天为宗、言“必以人为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7.
杨毓团 《殷都学刊》2011,(4):132-138
黄道周认为,《孝经》对于饱受深重社会危机的晚明的儒家道德教化实践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因此,他重拾汉儒重"孝"的思想资源来诠释儒家学以导民化俗。为此,他着重从宇宙本体论、理学形上思辨等方面去论证"孝"的思想对于拯救晚明社会的学术合理性。  相似文献   
98.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词、刑、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
《汉书·五行志》阐发阴阳五行思想的社会价值,对灾畀现象格外关注,使其学术地位历来颇受争议。其实,灾异现象的记述只是手段,关键在于汉儒对此如何解读。“五行传”、“五事传”、“皇极传”和分列其下的大量灾异事件及其相关解读,昭示出《汉书·五行志》的学实质。  相似文献   
100.
上博楚简《内礼》与《曾子》十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竹简《内》的面世,表明保存在《大戴记》中的《曾子》十篇确为先秦文献。比较《内》与《曾子》,可为考察《曾子》一书的编订、流传情况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