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633篇 |
免费 | 4346篇 |
国内免费 | 9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508篇 |
劳动科学 | 2490篇 |
民族学 | 5318篇 |
人才学 | 5015篇 |
人口学 | 2408篇 |
丛书文集 | 45988篇 |
教育普及 | 5篇 |
理论方法论 | 11304篇 |
综合类 | 84190篇 |
社会学 | 18119篇 |
统计学 | 75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1825篇 |
2023年 | 3642篇 |
2022年 | 3705篇 |
2021年 | 4570篇 |
2020年 | 3862篇 |
2019年 | 3966篇 |
2018年 | 1648篇 |
2017年 | 2857篇 |
2016年 | 3856篇 |
2015年 | 5821篇 |
2014年 | 14045篇 |
2013年 | 12470篇 |
2012年 | 15096篇 |
2011年 | 16983篇 |
2010年 | 14994篇 |
2009年 | 15538篇 |
2008年 | 18083篇 |
2007年 | 12543篇 |
2006年 | 10325篇 |
2005年 | 10111篇 |
2004年 | 7478篇 |
2003年 | 7054篇 |
2002年 | 6451篇 |
2001年 | 5722篇 |
2000年 | 4404篇 |
1999年 | 1891篇 |
1998年 | 1106篇 |
1997年 | 831篇 |
1996年 | 601篇 |
1995年 | 406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54篇 |
1991年 | 164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中部崛起”和“循环经济”是近期以来出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两个高频词。作为国家在新世纪初几乎同时提出的两个“关键词”,“中部崛起”战略是为了解决空间地域的协调发展问题,“循环经济”模式是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两者的提出没有明显、直接的关系,但是都可以归结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观上。在轰轰烈烈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之初,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的大力推行正当其时,中部地区完全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基础上的全面崛起。一、循环经济是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中部地区的崛起离不开… 相似文献
132.
株洲市是一个散杂居民族地区,辖有1个民族乡和3个民族村,全市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这些年来,株洲市着力构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致力于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连续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一、夯实基础健全工作机制1、统一认识,营造良好氛围。民族工作是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为此株洲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和谐株洲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委中心理论学习组每年坚持安排一次民族宗教理论讲座;在市委党校和… 相似文献
133.
134.
湖南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大做强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从而达到“以一业带百业”的效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和全面发展,笔者以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下功夫。一、科学制定旅游规划,在“战略”上狠下功夫加强旅游规划工作,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管理,实现对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对于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一般而言,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多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相似文献
135.
人作为一种关系中的存在,对于环境的独立性始终不能摆脱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当人认识到这种必然性时,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就产生了.作为环境干预主体的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在这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伦理建构中应该明确各自应有之责任和发挥各自应有之作用,从而共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6.
回族习惯法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回族的行为方式、法的观念、社会控制及其法文化的生成、演变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回族习惯法形成发展过程的历史特殊性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在总结分析"十五"期间广西民族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强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的共识;以民族节庆为平台,广泛推崇民族文化;加强和扶持民族文化载体建设,借助现代化手段,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构建"点、线、区、网"相连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8.
李敬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51-155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化呈现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国民党政府推行的现代化实践和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探索,两者性质迥异、渐行渐远,最终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中国共产党日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有机相结合,主导的现代化运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大规模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9.
拉萨市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旅游业已经成为拉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将向生态化、国际化的旅游名城迈进。 相似文献
140.
所谓"日三省乎己"是中国古代哲人强调反省自我的重要性的精练表达.对于任何学科的发展来说,不断地反省学科的发展轨迹,反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不同的"学科范式"的意义以及局限性都是十分重要的.陈庆德教授等人合著的《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