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31.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围绕着社会化大生产问题,我党曾不止一次地有过困惑。然而,我党运用马克思创立的透视历史变革的方法,尤其是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技术形态入手来审视和处理问题,较好地解疑释惑,并不断开拓了新境界。在这方面,邓小平以及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给予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中国社会经历着急剧的社会变革,作为阐述观点和态度、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评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为。总结其发展特色,以期透视媒介与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33.
话语与当今中国社会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会议展示了国内外话语研究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成果.与会代表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新话语,对语言、思想、权势关系与社会变革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丰富了话语对社会现实建构作用的研究,强调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34.
论社会变革中我国政治文化演进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20多年的渐进式变革,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引发了一系列如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形态的变化。从政治层面上看,中国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及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分析的视角,对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呈现了一些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流政治文化形成、政治文化世俗化、政治合法性变迁和政治文化分化。  相似文献   
35.
近代民族凝聚力严重淡化的趋向,是近代社会变革运动的致命阻力。而孙中山民族革命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带着强烈悲剧意识的严峻事实:在近代中国新的时代背景下,仍试图以传统的民族精神为核心来强化近代的民族凝聚力的做法已告幻灭。所需要的则是要致力于以新观念、新思想来开启民智,对传统民族精神进行“观念转换”的改造重塑工作,才可能真正的增强近代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6.
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着文学不断发展变化。文学在经历了种种探索、实验之后,各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中国文坛各种文学现象纷至沓来、此消彼长、精彩纷呈,构成一幅复杂而丰富的繁荣景象。正确分析、评估这些文学现象,对于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其中若干现象与趋势作粗浅的探讨。一、乡村的退潮与城市的兴盛中国有着强大的乡村传统,乡村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五四”前后,中国现代最初的城市化,把一批知识青年从闭塞的乡村卷入城市,他们在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中,或忧患、或焦躁、或痛苦、或矛盾,…  相似文献   
37.
晚清社会急剧变革 ,促使我国灾荒赈济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 :近代工商企业捐款助赈 ;民间义赈逐步成为灾荒赈济的重要方式 ;近代交通、通讯、报馆等新兴行业推动了荒政近代化 ;外国人员在华赈济活动开创了灾荒赈济国际合作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38.
杜月秋 《学习与探索》2007,4(2):103-106
立法的社会变革功能是法的社会变革功能的一个环节。实现立法的社会变革功能对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传统立法观念的更新,还要求立法者敏锐地捕捉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信息,充分地开展立法调研,通过法律试行等方式来实现立法的社会变革功能。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的思想是我们研究立法的社会变革功能的理论前提。立法先导与立法的社会变革功能存在必然的联系,立法先导这一社会变革模式已成为现代国家组织和实施重大社会变革的基本方略。我国的改革实践已经表明,当代中国应当选择立法先导的社会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39.
简论晚清的三次“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论述晚清社会变革运动的三个阶段,即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清末改革,以及它们的共同点、差异和相互关系,并阐明戊戌维新是“变法”,洋务运动、清末改革同样是“变法”.论述洋务派、维新派的活动虽贯穿于运动的始终,但他们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以及两派之间的关系.同时扼要叙述评价慈禧太后及清廷在历次变法改革中的正、反作用.变法改革虽充满矛盾与斗争,经历曲折与反复,但证明社会变革是不可抗拒的.  相似文献   
40.
论中国近代的自强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的自强精神源于古代但又不尽同于古代,它不仅是伦理道德观念,更主要是政治观念,所谋求的乃是国家、民族之强.中国近代的民族自强是通过"师夷"的手段和社会变革的途径来实现的,又是同民族精神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