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95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255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场域-惯习”视角下的水电移民长期补偿安置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从移民安置的场域、资本、惯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出发,构建水电移民安置方式分析框架。应用该分析框架对水电移民长期补偿安置方式实施的原因、存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变化进行社会学解读。  相似文献   
82.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是元文化(metaculture)的再生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中,文化再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传承场域的再生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为例,通过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角,对当下文化遗产语境中国家、地方政府、传承人、地方民众等各文化主体围绕传承与保护所建构的传承场域予以剖析和讨论,以期为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3.
《求是学刊》2013,(6):140-147
流行语义(即流行语的语义)是感受性的文化含义,是当下中国社会舆论和群体意志的重要来源。法国哲学家塔尔德的"模仿律"为证实这种主观性、群体性的话语意义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由38份深度访谈构成的质性研究表明:流行语的传播本质上是情绪和意志的社会互动。流行语义中存在着共通的信念和欲望,通过社会模仿而扩散并逐渐固化,公共舆论和普遍意志因此实现;经由时间的检验,民间意志争夺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部分话语权和价值观。流行语义的研究为符号的公众意义的建构乃至社会意志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切近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84.
语域是指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它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变量构成。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等值尺度。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为了实现语域等值,译者应根据源语所要达到的功能分析源语的语域,在译语中寻找对等语域,然后在译语中再现这一语域,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5.
本文在德国学界对布迪厄习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并分析了习性理论的五个核心性结构特征:第一,习性作为实践生成原则的通用性和统一性,第二,习性作为实践生成原则的规定性和自由度,第三,习性作为身体化的社会结构,第四,个体习性的多样性与阶级或群体习性的均一性,第五,习性与场域之间的本体论对应关系.通过引入德国学界对布迪厄的研究,本文希望能有助于我国布迪厄研究的知识积累与视域扩展.  相似文献   
86.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今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单视角和简单化的做法,有必要借助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采用多视角观察问题和从关系的角度思考的研究方法,以期提高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7.
村治困境的生成与疏解,与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关系和支配机制密切相关。回溯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进路,制度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类型化等视角下的诠释路径业已繁复,而在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上的核心分野依旧未能完整揭示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作为一个调和性分析框架,乡村治理场域概念提供了足够的背景性知识(制度逻辑和文化规范)用以框定既有争论的界限、环境和形式,搭建理论对话的桥梁。通过对华北平原丰村的经验观察,选取了某一村治阶段四个独立而又前后相继的事件,从场域脱耦和场域叠合两种场域互动形式出发,分别审视发生在乡村政治场域和社会场域事件的矛盾生成和化解的机制过程,标明场域互动的形式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治理场域概念的开放结构可以有效调和理论之间的张力,为理解不同类型的乡村治理形态带来一个可资比较的结构性思路。  相似文献   
88.
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文化交际过程中矛盾与问题也相继出现。文中采用布迪厄的社会学研究维度,运用场域、资本、惯习概念解析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试图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9.
“比兴”与中国诗学意义的动态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兴”不仅是中国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且更是中国诗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它可以作为描述中国诗学意义生成模式的基点。“比兴”意义的生成乃以它所具有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取类”、“取象”的方式实现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张力互动在追求意义生成的动态性的同时实现了意义生成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0.
以犯罪场为视角,揭示了犯罪行为发生前的犯罪临界性因素激发犯罪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模式。并从信息的特性着手分析,探讨了潜在犯罪人在犯罪意图下,怎样通过信息与外在要素发生互动联系,怎样推动特定犯罪场实际生成具体的犯罪行为。指出信息对人们的决策及行为时刻产生着影响,信息无疑是犯罪各种临界性因素发生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