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国忠 《山西老年》2011,(2):48-49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当作“家”、被当作“祖”、  相似文献   
42.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家史的核心就是自身的祖先谱系,它以符号化的祖先为支点,世系为联结,祖先"故事"为内容.具体的建构模式是先在狭小的范围内确定祖先身份,并刻画相应的"故事",之后又以"一姓同源"的原则制作出自身的世系,最终形成属于自身的谱系.这些祖先谱系是宗族在徽州社会情境下,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建构的产物.它们有着一定的史实基础,但相应的主观建构空间则决定了它们并非真实的过去.  相似文献   
43.
探讨商代帝的原型可以从其字形入手。古今学者视帝字为形声字、会意字或象花蒂之形、草人之形诸种观点均有可商榷之处。帝之字形象身穿华服头戴冠帽之人 ,本义不是谛、蒂、天帝、或者草人 ,而是人帝。帝神之原型是商人的远祖帝喾 ,随着商族的繁衍壮大和商王朝的建立 ,帝的信仰群体扩大 ,神权职能增加。帝有三次角色转换 :人———商族的祖先和首领 ,变为人神———商族的祖先神 ,再变而为上帝———商代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后社会主义时期哈萨克斯坦的家庭、世系和迁居进行了探究,尤其是再现了“世系”对于从乡下迁居到大城市的移民的意义。重点探讨了世系及家庭关系的观念对哈萨克族移民生活的影响。作者认为,世系观念是哈萨克斯坦的文化遗产,它强调严谨的道德观、宗教精神和团结,以及家族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一个民族志个案来展开,描述了一对移民——哈萨克夫妇玛蒂娜和詹伯勒特从乡下迁居到大城市的经历,展现了一场在年轻移民和老一辈之间进行的跨越了城乡差距的对话。得出的结论是世系是一个创造性的运动,它可以缓解村民中年长者的焦虑情绪。世系强调个体与祖先的联系,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个人、家族、世代的关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45.
认识食用菌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等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或草。据郭沫若在《中国史学家》中记述,我们的祖先在6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采食蘑菇了。两千年前的《礼记》等著作中也有关于古代采用食用菌的记述。现代研究认为,食用菌不但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的含量非常丰富,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糖、腺苷等成分,对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增强生理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史记·秦本纪》叙述的非子之前的秦的祖先世系存在很多矛盾和抵牾之处,这和秦政治权威的出现及相应的文化建构有关。秦人的政治权威出现在非子时期。非子是秦人第一个政治权威。秦人政治权威的出现凝聚和凸显了“秦赢”族群,并且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秦赢”族群需要相应的文化建构,以非子为首的秦人自然地将文化建构的目光投向周的宗法文化。秦的祖先世系突出的是宗族的神圣性、祖先的功业、宗族的历史,反映了秦赢宗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的文化需要。秦的祖先世系的文化价值和史实价值相比较来说。文化价值更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7.
杜树海 《社会》2016,36(1):124-150
本文主要利用广西靖西县几个村庄的墓碑、石刻资料,揭示清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清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实行“改土归流”,帝国统一的文教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嬗。新兴功名人士阶层不仅参与兴建庙宇等公共事务,还在家族内部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发展壮大后的他们进而还重构了地方历史。地方社会的阶层变动与文化建构促进了传统中国的边疆建构与国家整合。  相似文献   
48.
正盘王宴,又叫"盘王大宴""长桌宴",是瑶族人沿袭千年传下来的古老习俗,最早出现在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盘王节上,即每年农历十月十六这一天,瑶族同胞聚集在盘王殿前,举行庄严的祭祀大典。礼毕,摆上露天流水长席共进午餐,载歌载舞,开怀畅饮,经常是日以继夜、通宵达旦。后演变为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以及村寨联谊等所有重大活动的宴饮,是瑶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盘王宴,是山野的狂欢。瑶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历史的原因,他们长期过着"游耕"生活,但不管走  相似文献   
49.
植物的祭礼与象征——哈尼族"昂玛突"意义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的"昂玛突"无论是名称翻译,还是祭礼本身的实质和属性,历来有着众多争议.应从植物象征的角度解释"昂玛突"."昂玛"是哈尼族先祖的象征,"昂玛阿波"即"昂玛"神树,是哈尼族祖先的具体物化和植物象征,"昂玛俄波"即"昂玛"神林,是哈尼族先祖居所的象征,"昂玛突"是哈尼族对同一地缘的祖先进行认同、祈福的祭礼和象征行为.  相似文献   
50.
苏禄东王后裔作为穆斯林群体,虽没有祖先崇拜,但存在一定的祖先认同,他们的生活变迁史,是其在中菲六百年交往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自我构建,"宗主国"与"藩属国""王裔"与平民、伊斯兰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等不同主体的交流和互动,历史时序的久远、苏禄东王后裔的情感关怀、文化自觉和中菲关系的变化是其族群身份和祖先认同变迁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