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文章在搜集近三十年来祝允明文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基础上,从生平、交游及著作考证,性情、性格及人生观,思想心态,文学观念,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梳理研究现状,探究研究空间,以期对祝允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以55岁罢试就选为界,祝允明的仕隐观、古今论、古文观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前后期变化;祝氏早期对古文写作的偏好与吴中博古、家学传统等有关,其文复秦汉意识甚至早于弘治末才开始起事的前七子十几年,由于科举仕进的需要,其时对时文亦采取务实包客的态度,古今观中并无崇古卑今的思想;后期放弃科举仕进的道路,开始厌弃时文,文章复古观中趋古论思想明显,尤其体现在其"文极乎六经而底乎唐"的文统观中.  相似文献   
13.
徐楠 《齐鲁学刊》2007,(2):81-84
祝允明是明代弘治、正德间诗界的著名人物。他重视诗歌辨体,肯定宋以前各体诗歌多元共生的局面;并要求诗歌创作在这一范围内广师博取,以自具面目而又不离基本古典审美规范为目的。他的辨体意识与相应创作观综合了前七子与吴门文人两派的优点,在明代诗歌思想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代"吴中三家"留下不少与陶渊明有关的书法作品。从书法家的书陶旨趣入手,联系他们的人生遭际与诗文创作,考察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可以印证陶渊明对后代文人士子在心灵和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散曲是兴起于宋、金时期的一种合乐的新诗体,至元代而成大观,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明代散曲承元代散曲的余绪,吸纳时代的新元素,诸多方而都有突破,独具时代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散曲家在吴中、南京、关中、山左等  相似文献   
16.
《味水轩日记》记述了李日华自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期间的日常生活,其中多是艺术生活的集中叙述.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李日华为中心的书画鉴藏圈.本文侧重于对李日华等人对祝允明书法鉴赏的研究,从祝允明性格特点、创作的书法作品、创作年代、款识内容等对祝书有整体的认识,再从作品后的跋尾、留在作品上的鉴藏印章以及李日华自己记载的鉴赏过程等方面,立体地研究祝允明书法的流传及交易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王晓辉 《学术交流》2012,(6):170-173
祝允明散文中常常出现"古"与"今"的比对,"师古"还是"从今",是其散文论述的核心命题之一。少年游学、奔波功名期间,他力倡复古纳今,对古文与时文之精华广纳博取、兼收并蓄。宦海沉浮、罢试就选后,他厚古薄今,称"时言不足重"。这种徘徊于"师古"与"从今"之间的颇具矛盾性的观点,从根本上体现的是祝允明"调和古今、平衡两端"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祝允明以系统而犀利的经史批判建立起自身的学术架构。他视儒家元典及汉唐注疏为建立“儒体”的根本,正史是“儒用”的基础,诸子文集则可扩展学识才艺。他注重学术穷理应事、明辨是非的根本性价值,标举“学坏于宋”论,质疑四书独立存在的学术意义。祝允明采用学术批判先行的方式展开对汉唐宋元文学价值的褒贬:推尊汉唐文风以肯定汉唐经学为基础。上述经史批判思想赋予祝允明复古文风以鲜明的学术内蕴。  相似文献   
19.
小楷书法在明代又出现一个新的高峰,尤以吴门书派为代表,出现了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小楷大家.祝允明小楷曾被赞为"明朝第一",其小楷出现的面貌比较多,早期法度严谨,表现出道劲、雄健、谨严、平正之风,中期小楷表现出端庄、凝重、厚实的书风,取法钟繇、颜鲁公,体现出浑厚质朴、随意而为的仪态,晚期以行书笔法入楷,点画用笔更加随意,表现出祝允明独能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  相似文献   
20.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于商贾之家,故名唐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书画兼善,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在中国美术史上,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唐寅的书名虽不及画名,但天分极高,在明代书法史上有一席之地,深受元明帖学影响。从存世作品看,唐寅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