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庄子的“道”继承了老子道的超越性,发展了道的内在性。“内在而超越”的道论与“或使说”、莫为说”划清了界线,表现出了中国哲学在本体论上的独特观点。而基督教神人关系是由超越向内在逐渐过渡但不废弃超越,表现在中心概念上就是由原罪说向三位一体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民间故事《叶限》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壮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解读民间文学的“神人”、“神物”等形象。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神人”与“神物”等形象是崇拜对象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神思”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艺术思维,交融着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它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类信仰大抵可分为人本信仰与神本信仰两大类型,这两大信仰类型在本质上仅是神人关系的不同建构形式而已。所以,在神人关系及其信仰类型的建构中,宗教仅仅是对神人关系及其信仰的一种表现,另外一种表现则是以非宗教(可以是种族、民族、国家、政党等)的形式,涵盖、垄断了对神人关系及其神圣性的阐述,同时也是一种信仰实践模式。这就构成了宗教信仰与其他信仰之间统一整合或彼此分离的深层关系。为此,中国人经常使用的"信仰"一词,似与宗教有关,却又更与现实权力、利益、个人身份及其对信仰模式的建构紧密相关。而人们一旦谈及信仰或宗教信仰,似乎就嵌入了一个内涵多样的语境及其现实关系之中,最终构成了信仰层面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别尔嘉耶夫的整个哲学是建立在对客体化的批判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客体化是主体的异化,是对人的堕落与奴役.客体化的最终克服就在于对客体化终结的理解,末世论的核心就在于将客体化理论为堕落,把终结理解为对客体化的彻底克服.在此,别尔嘉耶夫对传统基督教的末世论主题进行了独到的阐发,他认为以往基督教对末世论的理解具有复仇的因素,是客体化的理解,而本真的基督教应是另一种启示,是神人的启示,是革命-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辑刊》2007,(2):54-58
海德格尔所指的世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世界,这种世界是现象学意义上的世界,它可以使世内存在者显现出来。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就在于操劳的指引关联。世界在因缘整体性中先行到场,指引关联把世界呈现出来。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则以“天地神人”的映射游戏的具体化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乐在我国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从原始乐的具体运用来说,总是与人的物质活动、祭祀活动、图腾信仰以及人的情感宣泄联系在一起,乐作为通神工具,借助历史分析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从乐在祭祀活动中所具有的巫术性的通神功能的角度,可以揭示原始人对如何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所作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结合与林安梧教授的对话及以前的拙文,再次探讨天人合一是否为儒家所独有的问题。林文及许多同类文章的问题是缺乏对“天人合一”等相关术语和概念进行精确的界定,笔者对此进行补阕之后,首先分析了林文作为探讨天人合一理论背景的“绝对一神论”与“万有在道论”、“连续型”和“断裂型”理性的优点之余,特别指出其列出太多特质而缺乏论证及过分依赖人的主体性的局限和方法论的不足。然后,从过去本然、现在实然和未来应然的层面分析论证了天人合一并非为儒家所独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伊德尔夫的新荒诞小说,善于使用“误读法”,重在突出表现殊性,思想、取材、内容、人物大都极其“严肃”且很“具体”,毫无琐屑和漂浮之感,笔锋的“轴心”总是围绕着人性的使然在转动,自觉运用“神话”这一文学母题,创设神人互溶的荒诞,也是其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物论作为研究海德格尔诗学精神的根基,力图从人与物的哲学关系逻辑地论证海德格尔“存在—此在—物”的命题意义是呈示“在世界之中”的生存关系,指出了由此而生的物论观念是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主客对立”、“对象化”、“意志化”的哲学模式,这种奠基海德格尔诗学精神的物论观念主要表现于“器具”的象征意义,即只有“在…之中”才能敞开人存在的真理性———物聚集和物物化是两种主要方式,最终形成亲近的本性和倾泻的赠礼,而这种结果的诗性智慧是通过陶壶能够聚集的物性和天地神人之所以四元合的思路进行诠释的。最后,文章就海德格尔和庄子物论做了可对比性分析,进一步明晰庄子物论诗学精神的本土风格  相似文献   
20.
周佳佳是公司的神人,她的行踪常常见首不见尾,各种怪异的事情都可能在她身上发生。你要是某天在公司没看见她,那一准不稀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