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40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234篇
人才学   9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556篇
理论方法论   310篇
综合类   1366篇
社会学   39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21.
本文认为,唐代之所以能够产生既不同于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也异于明清时代的“神魔小说”的“神仙小说”,其主要原因:1.唐代社会有着崇尚道教的气候;2.文人对生命、爱情、社会有着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22.
伊斯兰教重视人的现实物质利益和现世人们的现实生活,鼓励人们在不违背真主旨意的条件下享受现实人生.在这一精神的影响下,伊斯兰教高度关注现世生活,积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最终形成伊斯兰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3.
教考分离是我国高校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考分离来检查教师教的效果,督促教师依纲施教,把功夫下在教学过程之中。检查学生学的程度,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文探讨了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含义及实行该制度的基本条件和对试卷的要求,阐述了教考分离的优缺点,并就如何改进教考分离考试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
赫立环 《职业》2008,(14):65-66
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师生的心态对"教和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快乐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使教学活动有趣、快乐,师生双方都感到幸福、愉快,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以客观冷静理性的眼光去考究伊斯兰教教义和其他各种理论表现形态。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发掘和弘扬伊斯兰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身、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我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面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建设好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科研师资队伍,为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创造型人才奠定师资基础。  相似文献   
27.
铜仁徐氏,从明嘉靖初至清道光末,十二代中有18位诗人,外加两位工诗的媳妇,延时弱0多年.徐氏坚持诗礼传家,因诗育人,培养德、智、美兼备的人才,树立清廉刚正、爱国忧民的家风.  相似文献   
28.
作为神学家和西方教会的代言人,阿奎那深入讨论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包括如何协调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如何对待异教徒、如何对待叛教者等。针对不同情况,他的政策也不相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在保持基督教国家内部稳定的前提下,打击异教力量和异端分子,维护和加强教会的势力。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口才的三个阶段:学说、愿说;常说、会说;能讲、善教。  相似文献   
30.
《理想国》中诗与哲学之争的本质是二者谁掌握教育雅典民众的权力。统摄全篇的冥府主题隐喻着雅典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遭遇的灵魂危机,提供了诗与哲学之争的现实语境。在承担教育功能以外,诗还镜像地呈现着人类世界的自然现实,其模仿与变化的本质决定了诗教状况将会随灵魂危机一起遭到败坏,哲学教育也面临同样的危险。因此,《理想国》讨论诗哲之争的真正意图并非要使哲学赢得对诗的胜利,而是通过揭示诗与哲学的共同危机促使雅典人认识到自身灵魂的危险处境,从诗教代表的现实世界出发,在朝向理念世界的攀登中完成灵魂的净化。诗与哲学的关系也将在这一过程中由纷争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