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文学翻译过程的分析,阐述了文学翻译中神似的作用。论述了文学翻译中译者追求神似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2.
“天人相分”的哲学命题和思想传统,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审美主体与自然美的关系上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承认主体的美感是由自然事物的美所引起的,它还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造化与心源”、“形似与神似”这两对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33.
艺术形神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形写神"是艺术形神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荀子以下,桓谭、王充、范缜均持此观点,到顾恺之则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第一,以形写神是以形似为基础.形似是中国早期艺术的基本倾向,在绘画中要求审物切、描写细,追求艺术形象的逼真.第二,以形写神是以传神为目的.到南北朝时,形似的传统已经动摇而变为形神并重;到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神似成为主流,倡导点睛传神,重内在气韵.  相似文献   
34.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面纱》具有与传统历险小说的几分形似神似神离。形似表现在《面纱》承继了传统历险小说一贯的荒岛囚禁和异国情调之空间特质。同时,在叙事图式和他者书写等方面也与传统历险小说如出一辙,体现出它神似历险小说的一面。然而,《面纱》主人公独特的别样历险和焦虑的男性气质又使其与传统历险者貌合神离,表现出它对传统历险小说的神离。《面纱》与历险小说的形似神似神离又使它成了通俗小说和文学经典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35.
《社科纵横》2016,(4):123-127
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书名的不同语言翻译比较,并以《丰乳肥臀》法文版章节为例进行的翻译分析,探讨了"神似"观在莫言外译作品中的表现,以及翻译中"忠实"与"接受"的问题。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种种差异,翻译中如何兼顾"形似"与"神似",并适当把握"忠实"与"接受"的度,以最终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这是莫言作品外译给当前翻译留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
文学翻译是一种审美与表美的创造性语言活动 ,就中必须进行言 -象 -意的理解和意 -象 -言的表达 ,完成艺术形象的四次转化过程 ,正确处理形、神之间的关系 ,从而创造性地再现原文的艺术形象。文学翻译的要谛即在于运用形象思维的规律完成对于原文形象之美的二度创造。  相似文献   
37.
杨晓静 《学术交流》2023,(6):184-192
神似”中“神”的含义与中国传统画论、文论中常使用的“神韵”“气韵”一脉相承。“神似论”可以追溯到道家对“形”“神”概念的讨论。庄子在批判继承老子整体思想后,对形神观念有进一步阐发。唐代后中国诗学审美发展过程中,只追求“神”,而舍弃“形”的思潮日盛,求“神”成为当时审美评判的最高标准,在此背景下,“神似”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审美标准,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关于翻译“形似神似”之说,茅盾、郭沫若、闻一多等有专门论述。傅雷在大量优秀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神似说”,将“神似”翻译思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并被翻译界普遍接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8.
神似指神态或者神情相似,本为书画评语,是与形似相对的。本文旨在追溯神似说的起源与发展以探讨神似与形似的内涵,展现神似与形似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9.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画的造型是以“形似”为审美特征的,后来发展到以“形神兼备”为审美特征,现在中国画造型艺术将以“不似之似”作为审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0.
傅雷据自己的翻译经验并借用中国传统画论提出了翻译应求“神似”.其内容包括:用中文创作;译笔流畅;风格近似等.故此,“神似”应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因为它有具体内容,可用来衡量译文.而钱钟书的“化境”则为最高理想,因为“化境”有消解或解构翻译的倾向,既不可实现,也不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