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441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136篇
社会学   14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的顾恺之在绘画领域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以形写神”论的实质内容及其形成的深厚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2.
沈从文是从湘西走向世界的一位作家,从边地到城市的地域转换,从和平到战乱的时代变动,都使沈从文对于人生有了深刻的漂泊感受。新环境的接纳认同与自我身份的重新塑造,既使他对湘西有一种天然的情结,又使他对都市有一定的隔膜,在不断的变动中,他始终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湘西世界的自然归宿、都市生存的情感归宿、宗教情结的精神归宿,都体现着他寻找皈依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33.
《搜神记》(二十卷本)语料构成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二十卷《搜神记》辑录自唐宋时期各类书,其语料构成是相当复杂的,非经过仔细的校勘整理,不能够轻易加以利用。文章从语料学、语言学的角度重点考察了二十卷本《搜神记》的语料构成情况,深入比较了各种类书引用材料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其中的辑录方式。最后提出了二十卷本《搜神记》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4.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不但要掌握写作的技巧,有自己的经历、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  相似文献   
135.
听说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经过反复的句型操练,最终使学习者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听说法20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率先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2000年后则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重要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梳理国内关于听说法研究的历史演进,然后利用数据统计对我国听说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文献发表数量、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实践案例研究来源等。基于以上梳理和分析,文章对听说法研究的反思,重点关注听说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新时期的党群工作建立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浦东新区的"走千听万"活动,剖析了在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与挑战,指出浦东新区的"走千听万"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党和公民之间不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浦东新区通过"走千听万"逐步实现了党与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加了党群之间的互动,符合公共管理理论中所强调的协作治理原则。强调与党共享价值观,共享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利益与成就。党通过服务来引领群众,通过服务和作为奠定其作为执政党的地位。通过"有为"而换取"有位"。当然,本文也指出党群关系的改善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7.
萨满教(Shamanism)是远古时期在中国北方形成的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萨满(shaman)一词,出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的汉译音,意为激动不安的人或狂怒的人。①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解释为晓彻之意,即最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萨满一词的含义就是智者。③萨满是萨满教巫师的统称。  相似文献   
138.
张建伟 《齐鲁学刊》2012,(3):152-155
《无字》饱含了张洁的生命和感情,是其思想与艺术积累的一次总爆发。《无字》对于张洁创作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对其创作中的男神镜像的建构和解构。张洁创作中的男主人公由"男神"到魔鬼的蜕变是她内在矛盾冲突的多向呈现,这多向呈现可作为研究张洁思想性格变化的依据,她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又形成她文学创作的种种新面貌。  相似文献   
139.
罗欣 《社会科学家》2012,(8):118-121,130
复活故事在《列异传》、《博物志》、《甄异传》等魏晋小说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搜神记》中的复活故事更是达十九个之多。魏晋复活故事,一方面多取材于前代史书及史官的私人撰述,另一方面又被后代正史所取材。复活故事的流传与魏晋时期战乱频仍、瘟疫蔓延、政局动荡、道教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游心娱目"的叙事功能,魏晋复活故事往往采用虚实掺半的叙事方式在多重时空中展开。魏晋复活小说的叙事特点体现出由强调实录的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向重视想象与虚构的散文体叙事小说过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0.
罗书华 《社会科学》2012,(3):166-173
长期以来中国散文学都是以文道、义法为主流,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散文学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审美论的发展。林纾虽然以古文的衣钵继承人自居,但并没有坚守"文道""义法"传统,而是以情性为散文之本,这就使他在散文审美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意境"、"情韵"与"神味"三说最具代表性,突出地体现了林纾散文学的诗性特质。它们的出现为散文学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也为近现代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散文学领域里提出"意境"、"情韵"、"神味"诸说,对于源于诗国的这些美学范畴,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