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5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472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361篇
人才学   21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113篇
理论方法论   622篇
综合类   6213篇
社会学   781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797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言意观,在对教义的理解上,在“言语道断-假言假象-忘象息言-求理象外”的体系建立上,在论述语言及其表述方式上,受到当时魏晋玄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但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与深刻性。比如对语言符号假有、空性的认识,对“形象”的认识以及提出的“顿悟”说等,拓宽了认识和意识能力的范畴,对后世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982.
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美学在存在维度上标志着西方现代美学的完成,而在语言维度上又标志着西方后现代美学的开始。海氏美学以存在为本体,来消解认识论美学分裂的人性,这启示人们未来美学必须以完整的人的存在,即以人的生活存在为本体。  相似文献   
983.
柏拉图的灵魂论充满理性之思和德性追求;其“理念”世界蕴涵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正义、和谐和秩序的伦理追求以及伦理超越;其神服从“理念”世界,以善为内在目的创造现实世界,最高的“善的理念”构成了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是灵魂和神的原因、目的和根据。  相似文献   
984.
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展演的新创剧目在题材上有向政治剧和底层生活剧集中的趋势。政治剧都以历史剧的形式出现,多表现凶险的政治强力和善良人性及人类基本正面价值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底层生活剧则都在当前的时空中表现社会、经济、精神资源严重匮乏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实况。剧作家对这两大题材的开掘和表现在思想上超越了以往的深度,在艺术上具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它们标志了新世纪以来戏剧创作基本的取材方向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985.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986.
童谨 《天府新论》2007,(4):33-36
在《论语》中,求知的内容包括明确的知识和默识的知识,求知者的目标是成为德位兼备的君子。由于有德者未必有位,在求知意图方面,求知者首先自认为是潜在的、德位兼备的君子而代民(小人)求知,以期教化民(小人)。这种求知是一种立足民本思想之上的精英式求知,却又存在着自我消解的可能性:全体智力正常的人皆能求知,这等于承诺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精英,从而消解了精英自身。从逻辑上看,当精英式求知的民本思想基础被排除之后,包含在精英式求知里的“为己求知”的首要地位得以凸显。由此可见“为己之学”乃是孔子思想里具有普遍意义的部分。  相似文献   
987.
谢维扬 《文史哲》2007,(2):47-54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88.
徽州古村落研究对徽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友  贺飞 《学术界》2007,(3):168-174
关于徽州古村落的生态学、经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徽州古村落的多重文化属性和所蕴含的重大学术价值,而且因各自拥有独特的研究内容和理论范畴,在宏观层面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徽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89.
《西游记》中的佛教并非真正的佛教,而是道教内丹学意义上的佛教。从道教内丹学角度看《西游记》,则其中的许多佛教之谜均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90.
唐代文化精神中 ,豪侠精神与恩仇伦理形成了会通融合 ,具有唐代自身的系统性、开放性并初具类型 ,且更加细密化。唐代血亲复仇主体身份 ,更加具有平民化倾向 ,被当作坚苦卓绝、百折不挠的正面形象而加以讴歌。唐人开始认真地看待复仇的正反两方面社会意义 ,注重从理性上思考私自复仇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唐人写狐精报仇故事 ,一般都具有豪迈粗放的喜剧色彩和幽默感。唐人还生发出更为复杂的马报仇故事 ,突现出对于人马恩遇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