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44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54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3917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刘茜 《学术月刊》2012,(12):90-98
《毛诗序》的《大序》与《小序》是一个完整的阐释系统,其中《大序》是对《小序》内容的概括,《小序》是对《大序》思想的展开,二者的阐释宗旨则是《诗》的政教寓意。由于诗歌创作动因与《毛诗序》阐释宗旨之间所存在的不同关系,《国风》与《小雅》之序多与诗本义不合,而《大雅》与《颂》之序则多与诗本义相符。《毛诗序》对汉唐《诗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传》、《郑笺》与《正义》均是在继承其解诗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望文生义、重重比附的解诗方式与"兴"法的引入而建立了"以序说诗"的阐释体系。这一阐释体系对后世《诗经》学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桎梏,其流弊影响至今。就探索《诗经》阐释新途径而言,对《国风》与《小雅》的绝大多数诗篇,应摆脱"以序说诗"的阐释模式,从抒情主体的立场来解诗本义;而对《大雅》与《颂》的绝大多数诗篇,则应以序义为据来求诗本义。  相似文献   
52.
"诗言志"命题以典乐文化为语境生动描绘了先秦时期的典乐演诗艺术形态,描绘中充分体现了对诗的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视。周代"乐德"教化凭借"演诗言志"象征地、诗化地进行政治秩序的示范与伦理观念的规范,实现宗法政治思想体系的建构与民族精神品格的确立,由此决定了"言志"之《诗》与"乐德"教化之间的密切对应性,因此以周代典乐文化为特定语境的"诗言志"命题实质是对"乐德"思想教化实践意义的总结,体现了周代诗学观念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53.
晚清诗界革命采取"以文为诗"的诗学策略,解构传统格律诗体,重建自由的新诗体。通过口语、新名词介入诗歌,消解格律诗的节律及文体形式,实现诗歌结构的嬗变与功能的转换。这一诗学策略启发了胡适等白话新诗人对现代诗歌自由体式的建设与发扬,进而形成了20世纪以降占据诗坛主流地位的"现代自由体"诗。  相似文献   
54.
<诗经>小雅中的六篇"笙诗",自汉代以来就有"有其义而亡其辞"说、"本无文辞"说以及汉代古文家之伪造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其义而亡其辞"说,虽是毛诗序之作者的杜撰,但其历经自汉至宋众多学者的反复增益,虽不可全信却也有其合理之处;宋人反复张扬的"本无文辞"说,因为与<诗经>作品命名的一般规律明显不符,其臆断之嫌也是一目了然的;汉代古文家之伪造篇名之说,也因为与<仪礼·乡饮酒礼><燕礼>明确记载了六篇"笙诗"名称的现实不符,所以,也难以取信.因此,"文辞亡逸"说才是真正的可信之说.  相似文献   
55.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11,(2):12-17,0
种植诗创自杜甫,是传统的咏物诗与诗歌题材日常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柳宗元的种植诗中,反映了他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态,即忧生与救治,自负与自怜,绝望与理想。而白居易的种植诗主要反映了他的闲适心态。  相似文献   
56.
关于汉乐府古辞《枯鱼过河泣》之诗旨,今人多附会汉代动乱的社会现实,认为它是一首受阶级迫害者的诗,而闻一多、王孝廉等先生却以之为失恋者的悲歌.本文在闻、王之说的启示下,通过对"枯鱼"和"鲂(鮑)"两个比喻客体作为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普遍文化现象--两性隐语的索解,推断出此诗当为一首弃妇诗.  相似文献   
57.
汪云霞 《东岳论丛》2019,40(7):5-15
自闻一多《现代诗抄》之后,西南联大诗人俞铭传在汉语学界长期处于沉寂状态。而早在1940年代,他已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并被当作是"中国诗人中最为年轻的一代"和"最具希望的诗人"加以译介,其多首作品在英语世界流传。俞铭传得以在海外传播虽有各种内外因素,但究其根本,还在于他诗歌写作的"世界性"。俞诗的"世界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符号的跨界性;意象与典故的跨文化性;抒情方式的客观化与非个人性;叙述模式的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性。探讨俞铭传诗歌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发现这位现代诗人的文学史意义,也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8.
关鹏飞 《天府新论》2018,(5):153-160
在深受释、道影响的苏轼身上,诗歌、音乐与哲学都有丰富、深刻的体现。现存苏轼琴诗展示出对音乐存在方式的高度关注。苏轼在《琴诗》中质疑音乐的存在,由此提出“琴非雅声”说,并在针对陶渊明“无弦琴”所作的翻案诗中直面消失的音乐,对乐器、音乐机制与音乐的关系作出客观评价。面对稍纵即逝的音乐,苏轼提倡音乐中的审美人格,用诗歌记录、保存,使音乐在文化、审美的层面上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59.
孔子是否删改过<诗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肯定派与否定派各执一词,但似乎都找不到充足理由使人信服.本文将近年来双方所执的观点分别作了简要的梳理,认为肯定派依托<诗经>文本和先秦典籍,其理由更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60.
周京艳 《阴山学刊》2012,(4):23-27,86
江淹在泰始年间作有多首游览诗。这些游览诗流丽中带有峭拔之气,语言简约清新而带有复古之气,景物描写融壮美与优美于一体。与鲍照、谢朓二人的游览诗相比,江淹游览诗在总体风格、语言艺术、景物描写等方面兼具二人的特点,体现了他在从元嘉诗歌发展到永明诗歌的诗风转化过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