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3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34篇
理论方法论   164篇
综合类   4444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司马相如始,消渴病开始具有隐喻色彩,而且这种隐喻逐渐指向了分离的两个方面:一是男女性事,一是怀才不遇,前者主要流行于俗文化,后者主要流行于雅文化。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探讨“脚”字含义(包括汉字“足”和英语foot)的转喻和隐喻现象。从转喻的认知模式来讲,脚可以指代人,代情绪,代动作和功能。从隐喻的认知模式来看,脚的隐喻含义主要是基于其空间概念的延伸和脚的动作。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哲学观“体验性假说”及概念隐喻理论,然后从文化角度详细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的隐喻表达之异同,结果发现:和人的身体体验一样,文化体验在语言表达(包括隐喻表达)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从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印证了“体验性假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当代汉语中一种新的短语结构"打……牌"(以下称"打X牌")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形成机制与篇章功能.就其形成机制而言,"打X牌"首先模拟了原型词"打牌"的语义和框架,伴随着"打"、"牌"以及这一结构的虚化,形成了"打X牌"短语结构.这其中既有语言自身演化的规律--隐喻机制的作用,也有语用需要的驱动;此外,"打X牌"在篇章结构中也有其特殊的功能."打X牌"因其结构能产性强、表义简洁丰富而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95.
现代汉语词汇"以物指人"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机制而产生。隐喻通过心理相似把事物和人联系在一起,转喻通过人与物的相关性联系人和物,它们都是通过对物体的认知揭示人的特征借以指人,少部分特征得到突显,大部分特征被隐藏。"以物指人"现象一部分是原有词的义项增生,另一部分则是短语词汇化产生了新词,来源于不同性质的词汇现象。这些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狼图腾》是一部充满内在矛盾的文本。一方面,它运用了一系列的文学美学策略来建构自身理念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它的立论基础又包含若干具有天然局限性的思维范式。一方面,它巧妙利用了当代人的线性进化论的心理积淀等进行自身的完满运作;但另一方面,它的"输血"论的强权本质等又造成了其理念运作的裂隙。《狼图腾》现象的复杂构成,显示出小说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创作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文献记载及神话传说,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很大、很广,他的出生地可能在陕西姬水一带,其活动中心及其建立的有熊国的国都在今河南省的新郑。黄帝时期,重要的对外战争主要有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黄帝为了与炎帝进行战争,修德振兵,种植农业,使粮食丰收并以此安抚万民;又考虑到四方的环境和情况,教习士卒,训练战斗技能,并以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之名来命名士卒,用以威胁恐吓敌人。  相似文献   
998.
纪德自传体作品《如果种子不死》中“我”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一个类似《圣经》中“浪子回家”式的隐喻结构。“我”的人生轨迹大致对应于浪子的人生,二者都有出走、享受放纵的生活和最终的复归阶段。纪德在叙述“浪子回家”的三个阶段时,文本的叙述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换,叙述话语与叙述内容形成惊人的和谐一致,使这个结构上的三段式特点更加突出。但与《圣经》中浪子的情况不同,纪德对“我”命运沉浮的评判完全从“我”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而不顾宗教道德规范的价值标准;“我”的人生阶段中比浪子多了天性受压抑的内容,而缺失忏悔和救赎情况,这是对《圣经》故事的颠覆。  相似文献   
999.
名词化隐喻是法律英语极为明显的特征,在法律语篇中大量存在。批评语言学指出,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批评语言学基础上,名词化隐喻在法律语篇中具有的元功能包括:属性名物化;隐去施动者,尽量降低人际功能的发挥;转移信息焦点,增强语篇衔接连贯功能;增强表达的信息密集度,增强语篇的简洁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