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401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9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966篇
社会学   33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土族民间祭祀圈与信仰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民和三川土族村落中的部分神祗为切入点,试图用文化人类学中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来解释和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与土族村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2.
2007年5月下旬,笔者在郑州采访到了从中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归来的马丽、翟孝伟,这两位在此前央视舞蹈大赛中曾获得第二名的黄金搭档,在说到荣誉背后付出的艰辛时,不禁流泪了……  相似文献   
193.
春秋"跻僖公"是将僖公神主置于鲁君所有祖神之前,如此理解,不仅与<左传>、<国语>以及<公羊传>、<穀梁传>关于此事的记述和评价完全契合,而且使上述文献所载互相吻合.何休所谓跻僖公于闵公之上和范宁所谓升僖公于庄公之上都不正确,杜、孔注疏在相信升僖于闵的基础上肯定"跻僖公"是"逆祀"而不是"非昭穆",是在错误前提下得出的错误结论.历来的臣子一例说、国君如父说以及为人后者为之子说,与周代文化环境不合,多为曲解."跻僖公"事件出现的原因有三:对僖公的特别尊崇,对现任国君鲁文公的迎合,动荡时代宗法面临的困境.秦汉以后囿于儒家价值标准和保守的学术态度,在学术研究中,求真意识淡化而政治伦理观念强化,因而在牵涉到君臣父子、尊卑长幼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以今例古,遂造成对春秋"跻僖公"的错误理解并代代相承.  相似文献   
194.
诗歌之舞     
本系列文章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比较文学的有关问题。何云波的文章着重探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对建构总体知识学的意义与启示;焦静芳的文章揭示货币与文学的关系;左芬、林文兴、杨芳则分别以诗人彭燕郊的三首表现绘画、音乐、舞蹈的诗为例,探讨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去表达绘画、音乐、舞蹈的意境;谭琰的文章比较中国传统诗、画中空白的审美意义;姜攀、刘海花则分别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插花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5.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教学目标导向缺失,创编意识培养、创编实践和课外延续学习不足是影响少儿舞蹈教师创编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编能力为主线,以创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技、表能力提高的舞蹈教学创新思路,经过实践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创编了几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96.
舞蹈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最后手段与最高手段,舞蹈教育非常重要,它需要有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文中对舞蹈教学的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7.
舞剧成功与否,角色塑造是关键,成功的舞剧角色表观了人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等深层精神世界,展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演员在舞剧中的角色塑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除了在技能上刻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以外,还要时时不忘扎根于生活之中,从生活这个大课堂里不断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并努力在艺术实践中发展对生活的表达能力.正所谓,"欲成舞蹈家,功夫在舞外".  相似文献   
198.
横山县黑木头川南塔乡张存有地村的“老腰鼓”,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在当地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附于村内的礼俗生活,是村民的一种精神文化寄托。因其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封闭、风格古朴、技艺娴熟等风格特点,在乡村民俗礼仪活动中还可以看到它参与“谒庙”“沿门子”“选管事”等仪式。通过相关的采风调研活动了解老腰鼓的现状,并透过现状对老腰鼓映射当地的生活变迁,以及老腰鼓与礼俗生活互动过程中显现的各种事项及传达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和了解老腰鼓及其村落的民俗生活,以此阐释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99.
群众舞蹈题材的选择有其局限性,所以编导在选择题材时要考虑到群众的接受水平,要适合群众演,适合群众看,总之,一个适合的题材是将舞蹈艺术深入群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0.
以神话、建筑、舞蹈为解析对象 ,阐释它们传递出来的规范信息。指出它们虽然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表象 ,但都具有负载一定的规范信息的相似功能 ;中、西规范体系的不同特质 ,亦在文化表象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隐藏着规范信息的文化表象 ,尽管并不直接发布行为指令 ,但却能以潜移默化的特殊机制影响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