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4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805篇
理论方法论   261篇
综合类   2833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金圣叹研究一直是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对金圣叹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过.审视金圣叹研究的历程和现状,可以预期,在新的学术视野中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作接受史研究,是拓展和深化金圣叹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4.
历代赋各有特点,各有擅场.宋赋各体(骚体赋、大赋、骈赋、文赋)兼备,而文赋则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宋代文赋作家远绍古赋,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本文对文赋在北宋阶段的产生、定型、发展过程作了概括性的梳理,并对各个文赋作家的文赋风格予以探析,也对文赋产生的原因及在赋史上的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5.
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确立科学的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当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以汉语史研究科学体系为构建框架,突出汉语史科学范畴体系的特点,按相对稳定的定型化思维样式来表述。无论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属性、汉语史研究范畴认识类型,还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视野来看,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基本概念、分期理论、史料科学、理论模型、方法论、学术视野、学术评价、学术演化、学术关系、学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6.
137.
概念既是思想历史的义理载体,又是问题研究的理论入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也是一部概念生发的演化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嬗变演化的最新成果。目前,学界对“劳动精神”概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价值、培育路径等方面,但对概念语义变迁的历史和思想沿革关注较少。立足于概念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劳动精神概念研究进行梳理、评介与展望,在拓展相近研究视域、丰富相应研究内容、转变相关研究范式的同时,可以促进该概念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8.
139.
上世纪50-70年代及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翻译、出版政策的变化,作家的个人阅读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这两次调整不仅对创作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而且为作家的阅读经验和文学记忆的形成划定了范围、指示了方向,从而对新中国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阅读是思想和艺术的汇集,新中国文学正是传统文学、外来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经由不同时代作家的"阅读—创作"不断汇集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新中国文学形成了自身的传统,作家也赢得了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