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构建优秀文化品牌,对于展示中原文化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成功体现了现代艺术形式、高端现代技术在优秀文化品牌构建和相关产业链发展中的强大作用。在构建中原优秀文化品牌时,需把握优势找准定位,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从而推进中原文化走出河南、走到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2.
南宋京城临安府(今杭州)是全国佛教活动中心,一大批川僧群集在这里,成为当时一个著名的文化现象.川僧大量东游杭州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宋蒙之间的战争频频爆发,第二个原因是江南禅法最先进,形成凝聚效应.解析10位高居都城敕差寺院住持的川僧,可明了川僧跨省学禅和成长为法门龙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3.
看话禅的修行实践在唐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宋代以后成为临济宗的主要特色。看话禅意在把禅师们从公案文字中解脱出来,扭转禅风,归向禅宗明心见性的本旨。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源自江南禅宗,从元代开始有鸡足山僧人普通等参学于江南临济明本,回滇后住鸡足山修持看话禅。从高奣映《鸡足山志》中记载的鸡足山诸禅师的看话禅的行实来看,看话禅已经是鸡足山僧人普遍的修持方法。  相似文献   
44.
《离魂记》、《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名篇,在两宋及其后的禅林中也广为流播,并以各自的关键情节"倩女离魂"、"柳毅传书"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禅宗话头或公案,进而又产生了不少颂古之作。就两个话头公案的生成而言,前者与士大夫的参禅密切相关,后者则代表了下层信徒的悟道路径。至于颂古之作,大多属绕路说禅,即主要用遮诠法。  相似文献   
45.
王跃 《四川省情》2009,(3):50-50,52
在成都众多的街道中,有一条街很著名的,这就是文殊院街。文殊院街在成都人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也不仅是因为有与千年古寺文殊院一墙之隔的文殊坊,更重要的是这条街道上有最纯正的成都风味。  相似文献   
46.
南宗禅的"顿悟"追求在瞬间达至永恒,强调不执著于诸法的流变无常,而一任心念的顿然转换.因此,其对过去与未来都不关心,既无所保留,也无所期待,它只在当下的显隐、生灭交替中洞见时间的本相.禅宗的顿悟还表现于对时间的圆融性体验.在这里,时间前后互摄,彼此映现,原有的时间秩序被打破,时间呈现为一种灵动活泼、圆满自足的状态.禅宗的时间体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开放敞亮的襟怀和姿态,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并在对碎片化、"非历史"的时间感的深刻反思中追求永恒的意蕴.  相似文献   
47.
废名作为诗人,在世时发表的诗作只有三十余首,且大都晦涩难懂.新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醉心解读这些谜一般的诗歌,尝试找出清晰可解的线索,以重现诗人的内心世界.论者把“现代派”、西方象征主义、中国古典诗词等诗学概念放在废名身上,同时强调诗中的禅趣、哲思,甚至索性说他是独一无二的混合体.其实,这些中西古今的概念都是相通的,废名新诗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沟通了古今中外的诗学概念,开拓了中国新诗中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48.
文章通过对记载摩诃衍和洪辩的敦煌文献的梳理研究,基本上弄清了摩诃衍离开吐蕃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平息在敦煌日益高涨的反抗吐蕃统治的民族压迫斗争。与此同时,剃度洪辩为瓶巾弟子,不但考辨出了洪辩即吴和尚,而且还得出了洪辩的具体生卒年代,并介绍了其翻译汉藏佛教经典的成就,认为他为沟通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9.
在哲学的百花园中,日本茶道是乱世之中诞生的一枝典雅芳香的花朵。村田珠光创立的草庵茶,其茶道精神为「寂び」与「侘び」。「寂び」与「侘び」吸收了禅宗"空""无"的哲学成分,是在"茶禅一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长久以来,学界将「侘び」误认为「佗び」且忽视了「寂び」与「侘び」为何并立。千利休提炼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充实了茶道哲学的内涵。"和""敬"吸收了儒家的中心思想,"清""寂"是对「寂び」与「侘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总面积305平方公里(随州境内200多平方公里),1988年8月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洪山集绿色资源、气候资源、溶洞资源、河湖资源、山岳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于一体,为华中地区所罕见。尤为难得的是,大洪山还是我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丛林,作为禅宗五宗之中的曹洞宗发祥地之一,其佛法曾远播日本、东南亚等地,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