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9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522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981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汉地禅宗是较早进入藏区传教的佛教流派之一,他的进入迎合了吐蕃王朝的文明诉求,受到了贵族阶层的青睐,曾兴盛一时.虽然不久作为一个教派退出了藏区,但他的思想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3.
庄子和禅宗在学术思想演变史上是有着传承之关系的.然而,作为已经融通了庄子精神的禅宗,通过消解一切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庄子哲学所不能克服的悖论和矛盾,实现了真正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诗性超越.  相似文献   
24.
目前福建已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学科门类多样化的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该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废名小说也是从死亡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文本,他从佛陀处借来一面"镜子",把"实在心念化",把世界幻化为梦,以审美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为荒谬、虚无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26.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27.
王鑫 《决策探索》2005,(12):26-26
11月10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连江县原县委书记黄金高受贿、贪污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黄金高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似文献   
28.
福建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逐步解决二元结构与多重约束、不平衡性、沿路布局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问题、深层次的产业结构等问题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 ,将对福建县域经济发展日益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 ,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将会出现的一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禅宗发展历史上,四祖道信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如果没有四祖道信的贡献,也许禅宗会长时间在印度禅的雨林里徘徊。四祖道信以及嗣承法脉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关于禅宗一系列主张的提出和实践,改变了禅宗前行的航向,掀开了由印度禅走向中国禅的帷幕。  相似文献   
30.
众所周知,王阳明在建立心学思想时,吸收和利用了佛禅。不仅如此,其诗歌创作也体现出这个特点,纵览阳明的诗歌,不难发现其融汇诗、禅的努力。从禅宗美学境界上看,触目菩提的现量境、饥参困眠的日常境在阳明的诗歌中比比皆是。相较而言,阳明诗句出现量境最多,这与阳明对山林生活的热爱有关。其次,具有日常境的诗句也较多,这是阳明随处皆真、随缘任运的禅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