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今人习称"私塾"一词,原本在中国古典文献极少出现.直至l905年科举停废前后,出于称谓排除在西式新学堂系统之外本土学塾的需要,新知识精英才普遍使用这一新词,且不为一般民众熟悉.用"私塾"这样的后起概念,来指称清代乃至历代所有各类型的学塾,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更应注意的是,"私塾"用语背后,蕴含有近代中西学战之后所形成的知识权力关系.由于趋新尊西的知识立场,"私塾"常带贬义,暗指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守旧落伍.但以新/旧、传统/现代、正规/非正规、文明/野蛮等二元对立方式叙述近代教育历史,不仅扭曲事实,对既往教育制度产生认识偏弊,亦遮蔽过去教育中诸多可为当下借鉴、继承之特性.这就提示,在追寻史实真相的道路上,学者应对可能会产生知识陷阱的近代新词予以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52.
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红卫 《船山学刊》2006,(2):222-223
新加坡华文教育从开创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从其嬗变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开端、兴盛、式微、复苏、振兴五个时期。目前,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人的华文教育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塾师的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塾师的收入大约每年有150元左右,相当于高等学校教员收入的1/10,是农民收入的2.5~12.5倍,略高于新式学校小学教师和城市工人的平均工资,低于城市熟练工人之工资,与19世纪后期的塾师相比其经济地位有所下降,这与废科举以来新学教育的冲击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4.
田金双是一位传奇的人物,倔强的性格、不寻常的经历以及超常规的思维方式都让他与众不同。但在他身上最能吸引人的还是他人格的魅力和深邃的思想。他创造了娱乐界许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 30年代 ,苏南地区私塾盛行 ,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 ,它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 ,与塾师在“乡村人脉网络”中的作用及其享有的“软性权力”有关  相似文献   
56.
俏然 《新天地》2016,(8):18-19
砸锅卖铁不让儿子辍学古稀之年的陈玉文是江苏邳州市陈楼镇大顾村村民。早年,她在私塾读过4年书,能识文断字,懂不少道理。20岁那年,陈玉文嫁到了大顾村。此后十多年,陈玉文先后生下6个儿子。每个孩子到了入学年龄,陈玉文便会缝个新书包,把他们交到老师手里。  相似文献   
57.
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行新学教育,然而这种靠政府强力推行的新教育在乡村社会发展却举步维艰,与传统的私塾教育相比处于弱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新教育不为广大乡民所接受,乡民抵制新学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文化竞争的角度剖析这些原因,无疑对我们正确认识乡村社会的教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三十年代南京政府对私塾的改造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十年代对私塾的改造,是使我国这一传统的教育形式向现代教育转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阐述了三十年代私塾存在的基本概况、分析了私塾存在的原因及弊端、叙述了南京政府对私塾改造的基本措施,分析了改造私塾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59.
中国近代的私塾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塾改良是中国初等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近代私塾的改良主要从管理体制、课程、教学内容、塾师、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展开,体现出传统私塾与近代小学并存及两者间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的特点.这种改良先是自下而上进行,但最终还是通过自上而下实现的.近代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是促进私塾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60.
读书的回忆     
陈从周 《社区》2014,(11):13-13
我是五岁破蒙,读的是私塾,又名蒙馆,人数不过七八人,从早到晚就是读书背书,中午后习字,隔三天要学造句。没有暑假、寒假、星期天,只有节日是休息的,到年终要背年书,就是将一年所读的书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