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3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93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644篇 |
理论方法论 | 242篇 |
综合类 | 2524篇 |
社会学 | 194篇 |
统计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158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331篇 |
2011年 | 357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343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55篇 |
2005年 | 217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儒林外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定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精神史。书中所表现的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实际上是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命运。他们灵魂受害颇深,甚至到了麻木和不觉醒的程度。科举制度甚至使好端端的青年蜕化变质,令人怵目惊心。作者刻划的某些理想人物,缺乏生活基础,显得苍白、无力,这主要是缺少适合其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李延寿《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中重要的两部史书,其倾向统一的历史观曾获得广泛好评。本文试图对李延寿倾向统一的历史观以及它与二书修撰得失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东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明清时期(主要是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专制王权和腐败的官僚制度对这一经济过程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是在中央朝廷的“禁”和“通”的政策实施中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官僚吏员对中外商人的盘剥与勒索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利用各种政策所赋予的特权与金钱交易。这种行为的结果是,由于可以通过金钱买到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程度的自由,使中国的海洋经济有了一条可以发展的生路;但是权钱交易的祸害更大,专制王权和腐败的官僚制度对海洋经济的垄断管制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海洋经济的顺利发展。这是中国在300多年中由强大转而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李爱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34-136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作为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碑志文理论批评的专著,参与了碑志文研究的纵深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文体研究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著作从文献学入手,将文献学研究与文艺学研究相结合,梳理碑志文批评的发展演进历程,给予碑志文批评文本与批评家准确的历史定位,揭示了碑志文批评的人文蕴涵。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9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我国立宪的历史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它除了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外,还突出的表现在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确认,对多种分配方式的认可,对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认可,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地位的确立,以及对国家保卫制度的修改及立法观念的转变等等。它的实施必将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邹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通过对 17件清代福建地区永佃契的分析 ,阐述了清代福建地区永佃权的产生途径、基本特征 ,提示了永佃制盛行与封建商品经济繁荣的内在联系。文章还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 ,比较了永佃制下的地租形态和佃户地位与传统租佃关系的异同 ,说明永佃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租佃制度 ,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学始终是创作主体精神的有力承担者。作家以其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指归的不同造就了作家精神史走向在文化空间上的差异。在表现形态上,差异具体表现为“拯救历史”与“拯救自我”的历史性对立,这种对立性的存在规定了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基本秩序。由于两种精神史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近乎总体性的精神缺陷。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个知识者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文学究竟应该拯救什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