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差异共有制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中生成,在资本与劳动的结合中发展,在资本与劳动的融合中全面实现──全社会的宏观的差异共有制;差异共有制因其共有性而超越了私有制的独占性,因其共有的差异性而超越了公有制的无差异性,因此它兼有私有制和公有制的优点而克服了两者的弱点,它是比单纯私有制和单纯公有制更高的所有制形式,反映了真实的或客观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2.
正建基于对资本主义应得正义的制度前提批判,落实为对共产主义完全正义的图景构画,马克思在其全部著述的批判性话语和建构性话语中阐述了自己的正义思想。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马克思有没有正义思想,而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以及这种正义思想是如何得以构建的。要证成上述观点,就必须彻底清算形形色色的寻章摘句或断章取义的方法论立场,确立贯通和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3.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提出了利用、保护和发展私营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我党历史经验的凝重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层思考.这一认识过程的曲折反复也折射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辛.  相似文献   
44.
在存在私有制的社会尽管实际上也可以消灭一切剥削和剥削阶级,但还是会有贫富差异和贫富阶层。这是否意味着最终还是需要消灭私有制?答案是否定的。一个理由是,消灭了私有制就等于消灭了最基本的按劳分配,于是人们就会因为“懒汉搭便车”的问题而陷入共同贫穷;另一个理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活资料私有制密不可分,要想彻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还得同时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而这是无法做到的。那么,是不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可以按需分配的程度,就可以完全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了?也不是,因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将来无论多么发达,实际上也无法真正做到按需分配。那么,是不是当劳动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时候,具有按劳分配功效的私有制就成为了多余?仍不是。因为能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劳动只可能是创造性的劳动,而非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没有按劳分配的激励,还是不会有人愿意去干,从而会使整个社会生产的运转发生中断。如此一来,假如私有制必须永远保留,岂不是永远也实现不了共产主义社会了?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值得追求,在于我们认为它是最好的社会。但好社会其实不应该从制度维度确定,而应从价值维度确定。“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正是马克思为好社会预设的终极价值。因此,能否实现没有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不要紧,只要人们生活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水平不断被提高的共发主义社会就行。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的反贫困思想产生于对市民社会贫困问题的批判性论述.他指出市民社会的贫困根源在于资本私有制,且以劳资对立或贫富分化表现出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切入点,马克思展开了对上述贫困根源的系统阐释,结论是在资本私有制的外壳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不相容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灭亡的前提下,走向"所有人的富裕".在总结当代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取得的理论成就时,既要反映对其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要突出它的中国化特质.这种特质主要通过科学处理好决胜脱贫攻坚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制度的优越性与具体政策的发展性、经典马克思理论观点与"中国道路"的特质等方面的关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6.
《社科纵横》2015,(11):120-122
当前学术界关于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因果关系研究成果大致上有6种观点,即循环论证说、互为因果说、两种逻辑说、两种概念说、失败尝试说以及循环中断说。欲使所谓的逻辑困境得到消解必须采用历史考察的方式,从发生学的角度进行阐释说明。通过区分外化劳动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与私有制这两对概念,可以得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的三条逻辑线索,即外化劳动到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到私有制以及私有制到异化劳动的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47.
对锦屏林业契约的研究已渐成学界的热点.就锦屏文斗苗寨的宗族与宗族制度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可以看出,宗族因素对文斗的林业经营是有影响的,但并非完全采家族共有制形式,而是同时有个体家庭所有权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48.
很久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的理解有六种观点:消费资料所有制说、劳动所有制说、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制说、人人皆有的私有制说、劳动力所有制说。这六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存在片面的方面。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股份制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股份制不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4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者只有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才能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导致分配关系的不和谐.构建和谐的分配关系,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而是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促进市场均衡和健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效率,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经济成分.为此,在冲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相容的第一个思想牢笼之后,需要冲破社会主义和私有制经济不相容的第二个思想牢笼.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国家运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手段介入市场经济的运行,使得私有制经济成分的生产方式已不能对分配方式起最终决定作用,从而能够保证效率和公平的兼容,使私有制经济成分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其次,应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超越"劳动价值论"的观念,认识到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而为在中国名正言顺地发展民营私有企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