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13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116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先秦秦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进步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动力。从裴李岗文化时期到战国早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木农具,并无本质的变化。生产工具没有变化,土地所有制却不断变革,说明以生产工具为“指示器”的生产力不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动力。私有观念先于私有财产或私有制出现,而不是相反。氏族所有制、家族公社所有制和个体家庭所有制从来都是私有制和公有制的对立统一。私有观念和私有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从而导致氏族所有制过渡到家族公社所有制,再到个体家庭所有制。 相似文献
82.
一、人力资本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 收入分配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新的生产过程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制度的保存和有效地运行。而人们的收入分配关系是通过各种制度进行规范的,产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一个主要因素。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及其产权将处于产权结构中的主导和基础地位,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3.
綦保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42-344
有史料记载的蒙古社会已经进入私有制社会,早期蒙古社会实行普遍的私有制,部落成员的财产权具有充分的独立性,部落首领的权力或其他形式的公权力对部落成员私有财产权的管理与干涉非常有限;尚不存在正式的赋税制度,也不存在任何形态的公有财产或官有财产. 相似文献
84.
在对原始社会财产制度的传统理论解释中,存在着两个疑问第一、以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为主要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二、传统理论对于部落或氏族相互之间的地域和财产的划分并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产权制度的形成依赖于两个条件其一,物品能满足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其二,物品的数量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是稀缺的. 相似文献
85.
葛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6)
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演化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存在三条发展逻辑:1.小生产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原始共产主义公有制——私有制——未来共产主义公有制;3.无所有——所有制——无所有制。因此,不能将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发展逻辑简单地归纳为线性演化的关系。否则,随着现实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就很难依据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选择与此相适应的所有制的结构与形式。 相似文献
86.
郭广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9-24
文章分别说明:生产者之间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的存在不是公有制本质特征的表现,社会分工不可能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无关,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并存的事实不能说明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在本质上是相容的,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的理论依据并不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在本质上相容。作者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这与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在逻辑上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87.
李松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围绕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生产资料私有制姓资还是娃社、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合不合理等问题展开了理论上的大讨论.只要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理性地发挥政府作为,就可以降低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价值的程度,促进分配和谐. 相似文献
88.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89.
祝利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12-15,30
家庭是分工和私有制的起源。在私有制条件下,私有财产关系的本质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而分工本身包含资本与劳动的分裂,并且分裂程度的不同也决定了私有制的各种中间形态。这种分裂所造成的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得到充分体现。由生产力决定的分工的发展决定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由机器大工业和分工决定的生产社会化促进了私有制的最后一种形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要重建什么样的个人所有制?——评谢韬、辛子陵《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一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74-79
马克思要重建的是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上个人所有与社会所有相统一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个人所有制"、"社会所有制"或"社会个人所有制"只是它的不同称谓而已.它既不同于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任何形式的公有制,更与任何形式的私有制风马牛不相及.谢韬、辛子陵的<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一文,严重曲解了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极易造成理论和思想混乱,必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