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351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33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30-138
清中后期,桂西地区改土归流逐步推进,但桂西恶劣的区域环境及落后的文化,导致新近改流之区科举应试面临缺额问题,由此产生要求变革桂西科举户籍制度以允许外省之人进入改流地区应试的策略。而肇始于雍正九年的桂西移家入籍应试政策却在乾隆二十五年被废止,这一政策施行过程虽短,却揭示了桂西科举户籍制度变革给桂西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折射出桂西边疆内地化进程中不断变迁的边地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2.
科举制度确立后,遂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域,承载并连接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确保了儒学道统的绵延不绝。但晚清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场域不仅出现了内部的分化,更面临场域外各种因素的挑战,而场域外的挑战又进一步促进了场域内对抗因素的成长。1905年的废科举则使主流意识形态场域崩塌,儒学因此失去了寄身之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道统因此断裂。而道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不是宗教国家,道统更是承担着塑造共同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调整社会秩序的多重功能。因此,道统的断裂必然会导致政统的失序和社会的动荡。其影响甚至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73.
<正> 各级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参谋助手,在党的全局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各级党委的形象,因此,党委办公室作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党委办公室自身能否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而且对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直接、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各级党委办公室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74.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化发达,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称之为"眉山现象".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由家族文化发展为文化家族,通过教育与科举,部分人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谓"眉山现象",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75.
学报是学术论文的载体,学报的信息量与学术论文的文风紧密相关。扩大学报的信息量,除缩短刊期、扩版等粗放型、外延型的办法外,还应注重集约型、内含型的办法,尤其应重视学术论文的文风建设。根据目前高校学报的实际情况,提倡朴实严谨、精辟简约的优良文风,抵制长篇大论和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假、大、空"文风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6.
任职报告是机关负责人就任职一定时期内所做工作向任命机关或群众进行汇报并接受审查和监督的陈述性文书。述职是考察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是否称职的一种手段。可是,媒体近日接到舒城县读者反映,该县环保局最近两任局长,在就职时向该县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任职报告"基本雷同"。记者采访当事新任局长时,他称该份任职报告系自己所写。(据5月29日《中安在线》消息)  相似文献   
77.
唐代的知识分子与科举结缘以觅取社会声誉和政治出路。唐代出现大量与科举直接有关的诗歌,如赴举自述诗、登科抒怀诗、下第志感诗、送人赴举诗、贺人及第诗、慰人落第诗等,本文将其概言为科举诗,并透过科举诗分析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心态以及唐诗的一些构思规律和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78.
一个秀才,虽聪明早慧,饱读诗书,却久试不第,这原本可怜可悲,然而,过于长久的压抑,反而使他内心却生出一种怪诞的情绪:以苦不堪言的考试为乐。一进入考场,坐在考桌前,便浑身  相似文献   
79.
冒志祥 《理论界》2007,(2):112-113
中国古代公文作为管理公务、临民治事的工具,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人’’的传统观念开始回归,用人的“逢进必考”、“学优”乃“仕”再次成为现实。这一转变提示我们,必须重视古代公文批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正>毛泽东是当代历史伟人,他的伟大源于历史,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毛泽东根植于这块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他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华民族性格的滋养。作为一个伟大而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既是一个气度恢宏、睿智深邃,在斗争的狂涛巨浪中谈笑自若的政治家,也是一个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指挥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